2020-10-31 03:28
1.時 按時 習 說 同『悅』,愉快 乎 有朋 志同道合的人 自 從 遠方 不慍 生氣,惱怒 君子 指有才德的人
2.吾 我 日 每天 三 泛指多次 省 自我檢查,反省 為 替 人謀 謀劃 忠 竭儘自己的心力 不信 誠信 傳 老師傳授的知識 不習乎
3.十有 同『又』,用於整數和零數之間 五 耳順 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 不逾 越過 矩 法度 四十而不惑 迷惑,疑惑 三十而立 有所成就 知天命 上天的旨意
4.溫故 學過的知識 而知新 新的理解和體會 可以 可以憑藉
5.罔 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 疑惑
6.人不堪 能忍受 賢 品質高尚 哉
7.知懂得 之者 好之 代詞,指學問和事業,也指仁德 者 樂 喜愛,愛好,以……為快樂 之者
8.飯 吃 疏 粗糧 食 飲水 冷水 曲肱 胳膊 不義 用不正當的手段 於 對於 我如 像 浮雲
9.三 幾個 人 焉 於此,在其中 善 優點 者 而從 學習 之 不善 缺點 者
10.子在川 河流 上曰 逝 往,離去 者如斯 代詞,這,指河水 夫 不舍 停留
11.三軍 軍隊 奪 改變 帥 匹夫 泛指平民百姓
12.篤 堅定 志 切問 懇切地發問求教 近思 多思考當前的事情 仁 仁德 在其中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在溫習舊知識後,就能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就可以憑藉這一點做老師了。
2.賢哉,回也!
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老師的人。
4.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5.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嗎?
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歲時,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時有所成就,說話辦事都有把握;四十歲,心裡不再感到迷惑。
7.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別人都忍受不了那種清苦,顏回卻依然不改變他的樂趣。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懂得某種學問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研究某種學問為快樂的人。
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一國軍隊,可以改變其主帥,一個人的志向卻是不能改變的。
10.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廣泛地學習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發問並且能多考慮當前的事情。
1.【論語】是記錄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一部語錄體著作,是 儒家 經典著作之一,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 編撰而成。共 20 篇。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春秋 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 思想 家、 政治 家、 教育 家。
2.【論語】與【 大學 】、【 中庸 】、【 孟子 】合稱為『四書五經』中的 四書 。
3.既要勤勉學習,還要按時溫習,把學習當作一件樂事的一句話: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4.表明了學須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遠千里而來,研究學問,析疑解惑,有利於學業進步,自然成為樂事的一句話: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5.含蓄地表明了學習要有不求人知、全在進德修業的正確態度: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6.曾子講治學的人要重視個人的品德修養的句子是: 為人謀而不忠乎 ?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 傳不習乎 ?
7.指出在溫習舊知識後,就能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重要性的句子是: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8.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的是: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9.【論語】中說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10.論述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鑑別人的短處的句子是: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1.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度是以求學為快樂的句子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12.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13.【論語】中含義深遠,金鏗玉振,古往今來,不知激勵過多少志士仁人在險惡的環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是: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 。
14.【論語】中用簡潔樸素的筆致,勾畫出一個安貧樂道者的心理狀態,平凡而又高潔,令人嚮往之至,在今天更顯得彌足珍貴的句子是: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15.寫出五個在【論語】中出現,現在還使用的成語: 不亦樂乎 、 從心所欲 、 溫故知新 、 擇善而從 、 三人行必有我師 。
(一)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語段,完成1~4題。
【甲】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節選自【〖論語〗十二章】)
【乙】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雲。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②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史記·孔子世家贊】)
【注釋】①低回:徘徊,流連。②六藝: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
(1)人不知而不慍 生氣,發怒
(2)不能去雲 離開
2.下面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D )
A.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不亦說乎)
B.雖不能察,必以情(雖不能至)
C.入則無法家拂士(學而不思則罔)
D.此之謂失其本心(想見其為人)
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2)諸生以時習禮其家。
眾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時操演(練習)禮儀。
4.請結合【甲】【乙】兩段選文,說說學者敬仰孔子的原因,並用現代漢語翻譯【乙】段選文。
原因: 因為孔子講求良好的學習方法,有謙虛的學習態度和大度寬厚的待人胸懷,所以,學者都很敬仰他。
參考譯文: 太史公說:【詩經】上有句話:『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寬廣的大道可以依循前進。』我雖然不能到達那裡,但是心中一直嚮往它。我讀孔子的書,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為人。到了魯國,看到孔子的祠堂、他車子、衣服和禮器,眾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時操演(練習)禮儀,我徘徊留戀,捨不得離開。天下的君王以及賢人是很多的,(他們大多是)當時的榮耀,死後就終止了。孔子是一個平民,傳到十幾代,讀書的人都尊崇他。從天子王侯,到全國研究六經的人,都以孔子的學說作為準則,孔子可以說是道德學問最高尚的人了!
(二)對比閱讀,完成5~8題。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含義。
(1)吾日三省吾身 自我檢查、反省
(2)傳不習乎 溫習
(3)足食 充足
(4)去食 食物
6.下列加粗詞與『必不得已而去』一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D )
(解析:題中『而』字可以解釋為『的』『地』,答案中只有第D項的『而』亦可以解釋為『的』『地』)
A.溫故而知新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C.思而不學則殆
D.潭西南而望
7.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選擇他的缺點對照自己進行改正。
(2)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自古人都必有一死,但如果沒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夠立足了。
8.【甲】【乙】兩文共同強調的是什麼?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長中的作用?
共同強調的是誠信。
示例: 人無信不立,誠信是立人之本,一個人要想生存就必須要講誠信。只有誠信我們才能與別人更好地交流,被朋友相信,被社會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