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1·3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2 15:15

子曰:『巧言巧言:美好的言辭令色令色:好看的臉色,鮮矣仁。』

孔子說:『用花言巧語來獻媚人,偽裝出討人喜歡的臉色來奉承人,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巧言令色之人因何缺少仁德?

孔子告誡人們,切勿刻意討好人,否則就有損仁德。那麼,巧言令色的人,爲什麼缺少仁德呢?孔子認爲,仁德、仁心來自於人的真情、真誠,而人的內心是通過日常言行表現出來的。用花言巧語,偽善的臉色討好他人的人,是虛偽的人,待人沒有真情實意,因而也就談不上仁。在這裡孔子強調,仁人君子應當內心與外表一致、言與行一致,直言正色,誠實無偽。

『仁』是一種出於至誠的美德。【論語】多處記載了孔子對巧言令色之人的厭惡。如:『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論語·公冶長】『巧言亂德。』【論語·衛靈公】在【論語·子路】篇中,則記載了孔子對言行一致、言語謹慎之人的讚譽,肯定這兩種美德雖然並非就是仁,但卻接近於仁德。他說:『剛、毅、木、訥,近仁。』這裡的『木』,指性情質樸無華,『訥』,指言語謹慎,因而出言好似遲鈍。『剛毅木訥』與『巧言令色』,恰恰形成鮮明的對照。

『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是孔子對人的一切優良品德的最高概括。【論語】20篇,談論『仁』的有58章,用『仁』字109次,足見其分量之重。這個問題,我們將在『顏淵問仁』章中,加以系統梳理。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