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有道:指學問道德高的人而正正:正其是非焉,可謂好學也己。』
譯孔子說:『君子吃飯不求飽足,居住不求安逸,敏捷地做事,謹慎地說話,又到學問道德高的人那裏去辨正自己的是非,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問怎樣理解『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答這句話是從怎樣對待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關係上,提出對君子的要求。要成為一個君子,就應當『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如果把志向放在求飽、求安上,則將無暇顧及道義;如果把志向放在求道上,把精神生活的追求放在第一位,也就不過分在意安飽問題了。這是【論語】中反覆強調的一個人生態度問題。例如:『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論語·裏仁】『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於議也。』【論語·裏仁】『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所有這些論述歸結到一點,就是在對待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關係上,要把精神生活的追求放在第一位。我們應認真領會,仔細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