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1·15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2 15:45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見【詩經·衛風·淇澳】:加工骨叫做切,加工象牙叫做磋,加工玉叫做琢,加工石叫做磨。沒有切、磋、琢、磨之功,此四者皆不能成器。意指做學問的功夫。朱熹作註:『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告諸往而知來者:告訴已知的事情,就能知道未知的事情。諸,同『之』。往,已知的事。來,未知的事。』

子貢說:『人能做到貧窮卻不諂媚,富足卻不驕橫,怎麼樣?』孔子說:『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然貧窮卻樂於求道,雖然富足卻謙虛好禮的人。』子貢從中受到了啟發——道德、學問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又問:『【詩經】說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就是您說的意思嗎?』孔子說『賜子貢之名呀,現在可以和你討論【詩經】了,告訴你已知的事情,你就能引申、發揮出未知的事情。』

貧而樂道就是甘願受窮嗎?

不是。貧而樂道是指在貧困環境下仍然要堅守的道德底線和自強不息奮鬥精神。子貢請教老師對『貧而無諂,富而無驕』的評價,孔子認為,人在貧窮時,容易自我卑賤,諂媚於人;人在富貴時,則容易驕傲放肆。如能做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說明他能正確對待貧富,所以予以肯定。孔子還講過:『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論語·憲問】貧窮卻沒有怨恨是很難做到的,富足卻不驕橫,倒是容易做到。因此,僅僅做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還不夠,應當進一步向『貧而樂道,富而好禮』努力。貧而樂道,富而好禮,是指不論貧富,都一心向道,這就超越了貧的困擾與富的包袱,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這才是孔子教化弟子想要達到的目標。

人窮容易志短,孔子希望君子在貧窮的時候仍然能志於道,不悲觀、不消沉、不氣餒、自強不息。這使我想起了陳毅元帥在領導江南遊擊戰爭最困難、最艱苦,受傷後被敵人包圍於梅嶺時寫的豪邁詩句: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詩中表達的堅定革命理想和面對困境的樂觀主義態度,就是對貧而樂道的最好詮釋。

孔子為什麼說『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孔子回答子貢的問話,在表示可以之後,又提出更高一層的要求。子貢從中領悟出道德、學問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道理,於是借用【詩經】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詩句表達自己的體會,得到孔子的讚許。孔子教化學生,非常重視調動他們主動思考的精神,要求學生能『舉一反三』、『告諸往而知來者』。『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正是孔子對子貢能舉一反三、告往知來的讚賞和鼓勵。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