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2·19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2 17:13

哀公哀公:魯國國君。姓姬,名蔣,哀是諡號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對曰:【論語】記載對國君及在上位者問話的回答都用『對曰』,以表示尊敬:『舉直錯諸枉錯諸枉:指提拔正直的人,把他安排在不正派的人之上。錯,放置。諸,相當於『之於』。枉,彎曲,引申為不合正道,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魯哀公問道:『怎樣做才能使民眾服從呢?』孔子回答說:『把正直的人提拔起來,放在不正派的人之上,民眾就心服;如果把不正派的人提拔起來,放在正直的人之上,民眾就不會心服。』

孔子答魯哀公問政體現了他怎樣的治國理念?

本章通過答魯哀公問政,闡釋儒家賢才治國的政治主張。魯哀公所問是怎樣使民眾服從,孔子所答是民眾怎樣才會心服。舉直錯諸枉,就是舉賢才。為政之要,在於用人。為政者用什麼樣的人,不用什麼樣的人,直接反映他的人品,也是關乎民心向背的重大問題。要求為政者舉直錯諸枉、舉賢才,體現了孔子重視為政者自身道德,正人先正己,『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的思想,是孔子德治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

舉賢才的思想,比之於當時宗法制度下不問德行和才能、任人唯親的做法來說,是一個重大進步。儘管孔子所主張的『賢才』的具體標準會隨着時代的變化而改變,但是,他提出的『任人唯賢』的選用人才原則,卻具有超越時空的價值,已成為當今時代中國共產黨幹部路線的重要原則。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