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问答录作者:贾陆英发布:贾陆英

2020-11-12 18:07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巧笑倩音qiàn欠兮:“倩”,指美丽,这里是形容笑容美好。兮是语气辞,相当于啊,美目盼兮美目盼兮:盼,指眼睛黑白分明,这里是形容眼睛转动时的美丽动人,素以为绚兮素以为绚音xuān炫兮:“素”,指白色。“绚”,指有文采。大意是,用素粉来打扮好漂亮啊!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第三句不见于《诗经》,可能是逸诗’。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绘事后素:绘画时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画。”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起予者商也:“起”,指启发。“予”,即我,孔子自指。商:即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道:“‘俏皮的笑容是多么美好啊,美丽的眼睛是多么动人啊,用素粉来打扮是多么漂亮啊。’这几句诗是指的什么呢?”孔子说:“这就好比绘画,先有白色的底子,然后才可以在上面绘画。”子夏说:“是不是说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呢?”孔子说:“启发了我的是卜商啊,现在可以和你谈诗了。”

孔子和子夏的对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教学特点?

孔子教人,重在启发,要求弟子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子夏问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并没有直接回答诗的原意,而是说:“绘事后素。”子夏受到启发后又问:“礼后乎?”孔子对他能由论诗而谈及礼,领悟出先仁后礼,仁与礼相得益彰的深刻道理,大为赞赏,并说是子夏启发了自己。这种启发式的、师生教学相长的情景,正是孔子教学的一大特色。

孔子十分重视诗教,而孔门师生并不是就诗论诗,往往会由论诗而推及人生的哲理。这是因为文学来源于人生,只有紧密联系人生的道理去探讨,才能领略诗的深层意蕴,使学生从学诗中懂得为人之道。孔子教书重在育人,由此可见一斑。这也是值得当今时代的教师们认真继承和弘扬的。

子夏从“绘事后素”中领悟到“礼后乎”,孔子为什么因此而夸赞是子夏启发了自己?

孔子用绘画作比喻,子夏一点就通,立即提出了仁和礼的关系问题,受到孔子称赞,并说子夏启发了自己。这说明孔子认为“礼后乎”三字点到了礼的根本上。礼之本是人心之仁,仁是基础,礼则是在仁的基础上加以文饰。仁与礼的恰当配合,犹如白色底子上增添了绚丽的文采才能最后完成一幅画一样,是相得益彰的。

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还谈到文与质的关系:“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人的天然秉赋,好比绘画前白色的底子;“文”,是人的文化素养,好比白色底子上画出的绚丽图画。孔子强调,只有文与质配合适宜,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仁与礼的关系、文与质的关系,角度虽然不同,但其实质和道理却是相同的。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