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爲諂也。』
譯孔子說:『完全按照禮的規定來侍奉君主,世人反而認爲這是諂媚。』問『事君盡禮』的孔子因何受人譏諷?
答這一章談君臣之禮。孔子認爲,服事君主,應當完完全全依照周禮的規定去做,這是本分,也是他的政治倫理信念使然。但在孔子生活的那個時代,已是禮壞樂崩,魯國更是君權旁落,君臣之禮受到破壞。孔子依然按照做臣子的禮節去侍奉君主,反而受人譏諷,或被人誤解。例如,周禮規定,臣子見君主,要先在堂下跪拜,然後升堂再拜。這叫做『拜下禮』。而到了春秋末期,人們已不再在堂下拜,而直接到堂上拜了。孔子說:『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論語·子罕】他認爲,把先在堂下拜見君王變爲直接到堂上拜君,反映出人們的驕縱,違背了對國君要敬的精神,因此,雖然有違於眾人的做法,他還是堅持『拜下』之禮。
本章所記,就是孔子受人譏諷、被人誤解後的感嘆。我們從孔子的感嘆中可以看到世態之炎涼,看到孔子維護周禮的堅定態度,也可以看到他不受世俗觀念左右,人格獨立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