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问答录作者:贾陆英发布:贾陆英

2020-11-12 18:26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约:穷困,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安仁:安于仁道,知者利仁利仁:认为仁道利己利人而去行仁。”

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地处于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于安乐中。仁者是安于仁道,智者则是知道仁道利己利人而去行仁。”

不仁者为什么不能长久地处于贫困或安乐之中?

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君子在处于贫困境地的时候,能够坚守仁道,坚守道德底线。如颜渊,虽身处陋巷,却不改其乐,不失其节。而小人则不然,身处困境就容易胡作非为。可见,困境是对人生的一大考验。同样地,安乐的环境也是对人生的一大考验。孟子讲的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而小人一旦得志,就可能在富贵和安乐面前忘乎所以,得意忘形,骄奢淫逸。只有仁者,才能安于仁道;只有安于仁道,才能经受长久贫困或富贵安乐的考验,才不会走邪道。

怎样理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仁者之所以能安于仁道,是因为他对仁道的追求和坚守是发自内心的,是自觉自愿的,因而能够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和诱惑,贫困也罢,安乐也罢,都无法左右他,可谓“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仁者之安仁与智者之利仁是两种不同的境界,相较于仁者而言,智者只是由于看到仁道利己利人而去行仁,“有利则行,无利则止”。安仁之境界,不易达到;而利仁则终不能说是仁的境界,我们要仔细体会其间的差别。

仁与智的关系,也是德与才的关系。古语说:有德有才,国之宝也;有德无才,国之庸也;有才无德,国之害也;无才无德,国之废也。古人还说:德大于才是君子,才大于德是小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这些都说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重要性。

这一章是对上章“里仁为美”的引申和发挥,进一步指出了人生修养必须依靠自觉,必须注重内心,必须不断提升自己思想境界这个关键问题。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