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欲訥訥音nè:不善於講話;另一說指說話謹慎。作動詞時意為緘口於言而敏敏:敏捷於行。』
問怎樣理解『訥於言而敏於行』?
答『訥於言』從字面上講,就是不善於講話,言語遲鈍。聯繫【裏仁篇】第22章,可知孔子在這裏說的『訥於言』,並非真正的言語遲鈍,而是因為怕說了做不到而出言謹慎。
訥於言而敏於行,同樣是強調言行一致。孔子還說過:『剛、毅、木、訥近仁』【論語·子路】,君子要『敏於事而慎於言』【論語·學而】,要『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論語·為政】。由此可見,把行動看得比言語更重要,是孔子一貫奉行並強調的一個修身原則,影響所及,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重力行,重踐諾;不尚空談,鄙棄言過其行,言行不一的特點。
毛澤東特別欣賞『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這句話,他的兩個女兒,一個取名李訥,一個取名李敏,都是出典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