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2 18:40
問君子身處亂世應如何自處?
答本章記載孔子對南容的評價,繼續講述孔子擇婿的故事。
孔子的學生南容,歷史記載不多。從孔子對他的評價可以看出,他的智慧、才具在太平治世時鋒芒凌厲,國家自然少不了他;而其難能之處在於,即使身處混亂時代,依然能夠善於自處,清以自守之道,可以免於刑戮,而不會遭殺身之禍。所以孔子很欣賞他,把自己的親侄女嫁給他。
【論語】中有關南容的記載,還有【先進篇】第5章。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圭』,本意是一種珍貴而晶瑩的玉器,此處指【詩經·大雅·抑之】中的詩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意思是說,白玉上的污點還可以磨掉,我們言論中有毛病就沒法挽回了。告誡人們言語要謹慎。南容能做到『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也是他慎言慎行的體現。孔子把侄女嫁給南容,反映了他對『慎言』的重視。
『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這既是孔子對南容的評價,也是孔子的處世原則。
【論語】多處記載,孔子反覆告誡學生,一個君子,不但應有用世之才,在國家政治清明時,才具不被埋沒;而且應有自處之道,在國家政治昏暗時,能保持節操且免於被刑罰。例如:
【泰伯篇】第13章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憲問篇】第1章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
【憲問篇】第4章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公冶長篇】第21章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智;邦無道,則愚。其知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衛靈公篇】第6章子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綜上所述,孔子多次闡述了君子在對待進退去留問題上應有的態度。他認為,君子在國家政治清明時,應出仕為官,多為國家做貢獻;在國家政治昏暗時,則應保持距離,不能同流合污。無論是進還是退,是去還是留,遵循的原則只有一個,就是『守死善道』,要堅定不移地守住仁愛之道,這是絕不能突破的道德底線。
孔子之所以再三再四地反覆叮嚀,是因為他深深感到,他和他的弟子們身處亂世,又肩負重任,唯有學會自處,善於自處,才能保全自己,完成使命。
孔子還說過:『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當需要獻出生命來捍衛仁愛之道的時候,有志之士決不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損害仁義的事情,而是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恪守仁義的原則。這,則是在國家處於特殊環境中的處世之道。
對於以上各種情況下君子應如何自處,我們要融會貫通,全面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