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论语问答录作者:贾陆英发布:贾陆英

2020-11-12 18:41

或曰:“雍雍:姓冉,名雍,字仲弓,孔门十哲之一,长于德行也仁而不佞音nìng泞:指能言善辩的巧言之才。”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口给:言词不穷,嘴快话多,屡憎于人。不知其仁不知其仁:孔子说不知,并非真的不知道,而是否定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其指冉雍,孔子认为冉雍还没有达到“仁”的标准,焉用佞。”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没有善辩之才。”孔子说:“何必要善辩之才呢?靠伶牙俐齿去和人辩驳,常常招人讨厌。我不知道冉雍是否称得上‘仁’,又何必非要善辩之才呢?”

孔子因何看不上“御人以口给”的佞人?

从有人评价冉雍有仁德而没有善辩之才这件事来看,崇尚能言善辩,已成为当时的一种风气,而孔子则并不看好那种靠伶牙俐齿去和人辩驳的人。这里所说的“佞”,特指那些有口才而不正派的人。孔子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因而他并不看好这种人,也非常厌恶当时那种能言善辩,播弄是非,或谄媚于人的不良风气。

孔子曾评价“雍也简”“回也如愚”“参也鲁”,此三人都是孔子的高徒,都不是能言善辩之人。由此可知,孔门之教,重品德甚于重口才。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孔子并不是一概否定有口才的人,他最倚重的高足之一子贡,在“四科十哲”中列在言语科,利口巧辞,善于雄辩,办事通达,孔子则以庙堂之贵器瑚琏来比喻他。由此可见,孔子看待人的口才,关键是看他把口才用在什么地方,用于播弄是非,谄媚于人,便是奸佞小人;像子贡那样用于利国利民的事业,就是正人君子。

孔子所不齿的那种靠善辩之才播弄是非,或谄媚于人的不良风气,到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在合纵势力与连横势力冲突对决之中,演变成为纵横学说。有位叫景春的人对孟子说,公孙衍、张仪等纵横家,“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起的大丈夫。孟子针锋相对地反驳了他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这一派人物,利用诸侯国之间的矛盾,翻云覆雨,挑拨离间,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志取得权势,安享富贵,违背了以义事君的君臣之礼,奉行的是妾妇顺从之道,怎么能称得上是大丈夫呢?真正的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上》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直到今天,仍然是鼓舞人们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