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有聞子路有聞:有聞即有所聽聞,在此指聞知善道,未之能行未之能行:還未能實行。之,指所聞之善道,唯恐有聞唯恐有聞:有,同『又』。
譯子路每聽到一個道理,如果還沒有身體力行,唯恐又聽到新的道理。問子路有聞必行體現了怎樣的美德?
答本章所記,是記錄者代述子路的用心,形容他有聞必行的性格,並非子路真的怕再聽聞新的道理。
孔門學問的真精神,在於能真知力行。本章記述了子路勇於行事的突出特點:子路聽得善道還沒有去做的時候,唯恐又聽到另一個。『唯恐』二字,形象地刻畫出子路有所聞,而後必勇於實行的果敢精神。
【論語】中有關子路的言行共出現過41次之多,他個性鮮明,為人誠實,剛直好勇,別人指出他的缺點時,總是虛心接受並且十分高興。他對孔子最忠誠,又是弟子中少有的敢於公開地、直率地批評、勸阻、頂撞老師的學生。孔子對他十分喜愛、十分器重,又批評最多。正是在孔子的循循善誘和嚴厲批評之下,子路成為孔門弟子中對後世影響較大的傑出人物。
孟子曾對他的弟子們舉出歷史上三個善於接受別人意見的人,這就是舜、禹和子路。孟子說:『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孟子·公孫丑上】唐朝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韓愈也評價說:『然子路聞其過則喜。』【昌黎先生集·答馮宿書】這便是成語『聞過則喜』的出典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