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寧武子寧武子:衛國大夫寧俞,武是諡號,邦有道,則知智;邦無道,則愚愚:這裏講的愚,並不是真愚,而是隱藏自己的智慧裝成愚笨的樣子,是他在國家政治昏暗時的韜晦之計,以保全自己,完成大業。其知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孔子說:『寧武子這個人,國家政治清明時,他表現得很有智慧;國家政治昏暗時,他表現得很愚鈍。他的智慧是別人可以做得到的,他的愚鈍卻是別人做不到的。』問孔子因何稱讚寧武子『愚不可及』?
答亂世中裝愚,既要保存自己,又不隨波逐流,很難做到,因而孔子說,他的愚鈍別人趕不上。清人鄭板橋說:聰明難,糊塗亦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
寧武子在『邦有道』時的『智』和在『邦無道』時的『愚』,其本質都是對衛國盡忠,尤其是在國家政治昏暗時,韜光養晦,存身以求濟大事,表面似愚,實則為智。【左傳】記載,衛成公無道,以至失國,寧武子『周旋其間,盡心竭力,不避艱險,保其身以濟其君。』寧武子是一個處世為官進退有方的大夫。衛文公當政時,政治清明,國泰民安,他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並有所建樹。那時,凡有能力者皆可人盡其才,因而孔子說『其知智可及也。』衛文公之後,衛成公接位,寧武子仍然做衛國大夫。衛成公無道,被晉國所攻,終於失掉了衛國,先後奔逃到楚國、陳國,但最終還是被晉侯所執。在衛成公最困難的時候,朝廷的智巧之士都只求自保,不願前去設法救援,以免禍患。只有寧武子忠心耿耿,挺身而出,周旋其間,盡心竭力,不避艱險,終於保全了成公。因而孔子說『其愚不可及也。』
『愚不可及』已經成為一個成語。【論語】中孔子的原意是讚揚寧武子在亂世中裝愚,人不可及。後世多用『愚不可及』來形容某人愚蠢之極。
孔子在本章讚賞了寧武子在『邦無道』時的『愚』,在【衛靈公】篇第七章,又稱道了蘧伯玉在『邦無道』時的『卷而懷之』,值得注意。
上章孔子對季文子的評價,本章對寧武子的評價,都是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如不了解相關的歷史背景和當時的語境,就不能準確理解【論語】的本義。讀【論語】,對這一點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