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華子華:姓公西,名赤,字子華,孔子的學生使於齊,冉子冉子:孔子的學生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孔門十哲之一,長於政事為其母請粟粟:小米。子曰:『與之釜釜:六斗四升。』請益。曰:『與之庾庾音yǔ宇:二斗四升。』冉子與之粟五秉秉:一百六十斗。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周:周濟,救濟急不繼繼:接濟富。』原思原思:姓原,名憲,字子思,孔子的學生為之宰為之宰:之指孔子,做孔子的家宰,與之粟九百九百:沒有指明量名,有說九百斗,有說九百斛。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黨鄰里鄉黨:古代以五家為鄰,二十五家為里,萬二千五百家為鄉,五百家為黨。這裡指家鄉周圍的百姓乎!』
譯公西赤被派到齊國去作使者,冉有替他母親向孔子請求小米。孔子說:『給他六斗四升。』冉有請求增加。孔子說:『再給他二斗四升。』冉有卻給了他八百斗。孔子說:『公西赤到齊國去,坐着肥馬駕的車輛,穿着又輕又暖的皮袍。我聽說過,君子是只周濟急需救濟的窮人,而不接濟富人的。』原思當了孔子家的總管,孔子給他的俸祿是米九百。原思推辭不要。孔子說:『不要推辭。有多餘的,就給你的鄰里鄉親們吧。』問孔子處理兩件事的不同態度,對我們有何啟示?
答本章所記兩件事,都與錢財有關。冉有替出使齊國的公西赤之母請求小米,孔子只給六斗四升。據有關學者考證,這是一人一月的口糧。冉有嫌少,孔子又給增加二斗四升。這是為什麼?孔子認為公西赤輕裘肥馬,比較富有,因而摳得緊。而對於原憲,卻出手大方,給米九百。這又是為什麼?孔子知道原憲家境貧寒,所以放得寬,並囑咐若有多餘,就接濟鄰里鄉親。相比之下,可以看到孔子處理錢財問題的態度是:周急不繼富,只需雪中送炭,不必錦上添花。從中還可以體悟到,孔子講義,並非不計財利,不近人情,他同情窮人,具有博大的仁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