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釣而不綱綱:漁網上端的大繩。此處作動詞用,指用大繩掛魚網,橫攔在河道中捕魚,弋弋音yì益:用帶生絲的箭來射不射宿宿:指夜間棲息於樹上的鳥。
譯孔子用魚竿釣魚,但不用大繩拉網捕魚;用帶生絲的箭射鳥,但不射歸巢歇宿的鳥。問『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反映了孔子怎樣的情懷?
答本章記述孔子由仁民推而及於愛物,取物有所節制的惻隱之心,充分顯現了他的仁者胸懷。朱熹於此處作注說:『盡物取之,出其不意,亦不爲也。此可見仁人之本心矣。』孟子也說過:『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這就是說,孔孟所主張的『仁』,是以親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爲圓點,推己及人,向外延伸到對天下廣大民眾的愛泛愛眾,再擴展到對所有生物的愛。
宋代理學家把孔孟的這種博大的仁愛思想概括爲『民胞物與』、『萬物同體』。張載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西銘】認爲宇宙萬物都是由天地之氣所生的,具有共同的本性,天下之人都是我的同胞,天下之物都是我的夥伴。
這種天人合一、天人同體的觀念,與現代的生態倫理觀念息息相通。我們應當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承認地球生物圈中所有生物和人類一樣,都擁有生存和繁衍的平等權利,自覺調節自身的行爲,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尊重生物的多樣性,善待大自然,維護生態環境的平衡有序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