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2 20:27

曾子有疾,孟敬子孟敬子:魯國大夫仲孫捷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暴慢:粗暴而怠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鄙倍:鄙陋而背理矣。籩豆籩、豆:都是古代祭祀時用的器皿。籩是竹製,豆是木製之事,則有司有司:管理具體事務的小吏存。』

曾子病重,孟敬子前去探問他。曾子對他說:『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他說出的話是善意的。在上位的人所要注重的人生之道有三條:修養自己的儀態和風度,就可以遠離粗暴和怠慢;端正自己待人的態度,就可以逐漸接近於誠信;講究自己的言語談吐,就可以遠離鄙陋和違背常理。至於祭禮方面的事情,自有專門管理的人員在那裡負責。』

曾子說君子所貴之『三道』指什麼?

孟敬子身爲魯國大夫,他的所問可能是祭禮方面的具體事情,而曾子所答,則是在上位的君子人生修養的大道理。乍一看,曾子似乎是所答非所問,其實不然。正如他自己所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曾子這樣答問,是在善意地提醒孟敬子,不要『抓了芝麻,丟了西瓜』。一個在上位的君子,應當致力於自身的修養,而祭祀禮儀的具體安排,可交由小吏負責。張居正作注說:『人之爲學,貴識其大,大行既無不善,而小節亦無所遺,固爲全德。若舍其大而務其小,則大本既失,小者亦不足觀矣。』一語中的,點到了問題的要害處。

曾子提出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是何意呢?一是動容貌,就是修養自己的儀態和風度,這樣就可以遠離粗暴和怠慢;二是正顏色,就是端正自己待人處事的態度,這樣就可以逐漸接近於誠信;三是出辭氣,就是講究自己的言語談吐,這樣就可以遠離鄙陋和違背常理。曾子認爲,人的一言一行,形體姿態,待人的臉色以及說話的語氣,都是內心情感的外在表現;君子修身,既要重視內心,又要重視外表,要內外兼修;而對於外在儀表的修養,正是爲了培養和端正內心的情感。這充分體現出儒家以修身爲本的思想。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已成爲名言,流傳於後世。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