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8·8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佈:賈陸英

2020-11-12 20:28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孔子說:『以詩來激發志趣,以禮來立身處世,以樂來成就修養。』

怎樣理解詩、禮、樂在人格養成中的不同作用?

孔子高度重視詩、禮、樂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並指出了三者在人格養成中的不同作用。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君子修身,先要學習【詩經】。這是因為,孔子格外看重【詩經】在如下兩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一,『【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詩經】具有使人思想純正的藝術魅力。其二,『【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詩經】可以激發人的志氣,可以觀察國政的得失,可以使你和睦樂群,可以抒發寄託你的哀怨。從近處來說可以學得事奉父母的道理,從遠處來說可以學得事奉君主的道理;還可以多認識一些鳥獸草木的名稱。由此可見,【詩經】又可以通過『興、觀、群、怨』陶冶人的情操,並對人進行盡孝、盡忠、親近大自然等政治思想教育。

孔子認為,禮與樂既有不同的功能,又有密不可分的互補關係。禮的基本功能是規範人的等級、節制人的行為;樂的基本功能是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立於禮』是說,禮教的目的是使人在社會上立足;『成於樂』是說,樂教的目的是使這種『立』最終得以完成。一個人如果只有禮教而缺乏樂教,就會成為一個呆板、拘束的人;如果只有樂教而缺乏禮教,就會成為一個放蕩不羈的人。這兩種偏向都不符合仁的精神。只有把禮教和樂教結合起來,才能使內心的『仁』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來。就教化的功能而言,樂教是一個人品德養成、人性完善的最後階段。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