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麻冕麻冕:麻織的帽子,禮也;今也純純:黑色的絲,儉儉:用麻織帽子,比較費工,所以說改用絲織是儉,吾從眾。拜下拜下:指臣子見君主,要先在堂下跪拜,然後升堂再拜。到孔子時,許多人不再在堂下拜,而直接到堂上拜了,禮也;今拜乎上,泰泰:驕縱也。雖違眾,吾從下。』
譯孔子說:『用麻織帽子,這是古禮的規定。現在改用黑絲,這比過去節省了,我遵從大家的做法。見國君要先在堂下跪拜,這也是古禮的規定。現在直接到堂上拜,這是驕縱的表現,雖然違背大家的做法,我還是主張先在堂下拜。』問孔子對待兩種古禮的變化持不同態度,說明了什麼?
答孔子對待禮,並不是一味守舊。他認為,禮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着時世的發展變化,有損有益,有因有革,不斷變化的參見【為政篇】第23章。本章用具體事例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麻帽改為絲帽,不影響禮的實質,又體現了節儉的精神,因此,孔子對這一古禮的改變是贊成的;先在堂下拜見君王改為直接到堂上拜君,反映出人們的驕縱,違背了古禮關於對國君要敬的精神,因此,孔子對這一古禮的改變是反對的。從這裏可以窺見孔子在禮的損益問題上的態度。正如程顥、程頤所註:『君子處世,事之無害於義者,從俗可也;害於義,則不可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