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9·22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2 20:42

子曰:『後生後生:後輩、青年人可畏畏:敬畏。指青年人來日方長,可以超過老一輩。朱熹註:『孔子言後生年富力強,足以積學而有待,其勢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聞:名望,聲譽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說:『青年人是值得敬畏的,怎麼知道後一輩人就不如現在這一代呢?一個人到了四十、五十歲還沒有什麼名望,他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孔子說後生可畏指什麼?

後生可畏,是因為他們年富力強,往後的年歲還很多,其發展的勢頭值得敬畏。孔子相信年輕一代能夠超過老一輩,『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是孔子勉勵青年學生勤奮學習、後來居上的話,也是他誨人不倦、育天下英才而樂之的心聲。

當時是『人壽七十古來稀』,四十、五十被認為是德立、功成、名就之時,據此孔子告誡青年學生,要抓緊大好時光,不可蹉跎歲月,虛度年華。若等到四十、五十歲時還無所成就,就沒有什麼希望了。這也反映出他對青年和青年時期的重視,對青年既是期望,又是鼓勵和鞭策。朱熹在【偶成】這首詩中,形象而生動地表達了孔子的心情。詩云:『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後生可畏』這個成語,多用於稱讚有志氣、有作為的青年人。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