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衣衣:此處爲動詞,穿的意思敝敝:破舊的縕袍縕音yùn運袍:舊絲棉袍子,與衣狐貉狐貉音hé盒:指用狐和貉的皮做的裘皮衣服,是貴重之物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忮音zhì志不求,何用不臧音zāng藏:這兩句引自【詩經·邶風·雄雉篇】,意爲不記恨人,也不貪求,怎麼會不好呢?忮,嫉妒。求,貪求。臧,善的、好的」?』子路終身終身:本意爲一輩子,此處指經常誦之。子曰:『是道也是道也:這種做法。是,指『不忮不求』,何足以臧?』
譯孔子說:『穿著破舊的絲棉袍子,和穿著狐貉裘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以爲恥的,恐怕只有仲由子路罷!【詩經】上說:「不嫉妒、不貪求,爲什麼不會有好結果?」』子路聽了,經常吟誦這兩句詩。孔子又說:『僅僅做到這個樣子,又怎麼能夠算最好呢?』問孔子爲什麼對子路先表揚,後批評?
答子路不以貧窮爲恥,自己身穿破舊的絲棉袍子,和穿著貴重裘袍的人站在一起,表現出不嫉妒富人、不貪求富貴的胸襟和氣度,的確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美德,因而孔子引【詩經】以讚揚。子路聽後反覆吟誦,是滿足於『一孔之見』而沾沾自喜,長此以往會助長不求進取的情緒。孔子的批評意在警示他、提醒他,告誡子路不要自滿,要更進一步。孔子循循然善誘人,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