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腥:生肉,必熟而薦薦:進奉。這裡進奉的對象是自己的祖先,但不能看作是祭祀之。君賜生生:活物,必畜之。侍食於君,君祭,先飯君祭先飯:古人臨食之前必祭。君祭,先飯是說:國君於食前祭祀時,自己先吃飯不吃菜,若爲君嘗食然,亦表敬意。
譯國君賜以熟食,孔子一定擺正座位先嘗一嘗。國君賜以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給祖宗進供。國君賜以活物,一定養著它。同國君一道吃飯,在國君舉行飯前祭禮的時候,自己先吃飯不吃菜。問孔子處理國君所賜的做法說明什麼?
答本章記四件事。
一是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食,指熟食。朱熹作註:『食恐或餕餘,故不以薦。正席先嘗,如對君也。』熟食恐怕是吃剩之物,故而不進奉祖先。擺正座位先嘗,以表示對國君的尊敬。
二是君賜腥,必熟而薦之。腥,指生肉。朱熹作註:『熟而薦之祖考,榮君賜也。』煮熟之後一定先供奉給祖先,這是爲了讓祖先也體會到君賜的光榮。
三是君賜生,必畜之。生,指活物。朱熹作註:『畜之者,仁君之惠,無故不敢殺也。』之所以要養起來,是感念國君的恩惠,不敢無故殺之。
四是侍食於君,君祭,先飯。據【周禮】,國君平日吃飯,先由廚師嘗食。若臣子陪國君吃飯,則改由臣子嘗食。所以,孔子陪同國君吃飯,在國君舉行飯前祭禮時,他會先爲國君嘗食。這既是對禮的遵從,也是對國君的敬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