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齊衰齊衰:zīcuī,指喪服者,雖狎狎:音xiá,親近的意思,必變。見冕者與瞽者瞽者:盲人,指樂師,雖褻褻:音xiè,常見、熟悉,必以貌。凶服凶服:喪服者式式:同軾,古代車輛前部的橫木。這裡作動詞用。遇見地位高的人或其他人時,馭手身子向前微俯,伏在橫木上,以示尊敬或者同情。這在當時是一種禮節之。式負版者負版者:背負國家圖籍的人。當時無紙,用木版來書寫,故稱『版』。有盛饌饌:音zhuàn,飲食。盛饌,盛大的宴席,必變色而作作:站起來。迅雷風烈必變。
譯孔子看見穿喪服的人,即使關係很密切,也一定改變態度,顯示出哀傷之狀。看見戴著禮帽的人和盲人,即使是常相見,也一定要有禮貌。在乘車時遇見穿喪服的人,便把身體微微地向前一俯,手伏著車前的橫木以示同情。遇見背負國家圖籍的人,也手伏車前橫木以示敬意。如有豐盛的菜餚,一定神色莊重,站立起來。遇見迅雷大風,也一定改變神色以示對上天的敬畏。問孔子在什麼情況下一定要改容易色?
答朱熹作注說:『此一節,記孔子容貌之變。』本章所記六種情況,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細節。
其一,『見齊衰者』之所以改變態度,是表示對服喪者的同情。
其二,『冕者』指貴族或當官的人,是當時社會上有地位的人;『瞽者』指盲人樂師,是當時社會上以詩書禮樂爲教學內容,集樂官、學官於一身的知識分子。故孔子見到這兩種人,一定要有禮貌。
上述兩種情況,【論語·子罕】有類似記載:『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服喪者應予同情,有爵者應予尊敬,禮當如此。然少者往往易忽視,瞽者往往易受欺,而孔子見到他們時,他們雖然比自己年輕,也一定要站起來;從他們身旁路過,一定要快步走,這正是他日常生活中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也體現了他高度的人生修養和豐富的仁者情懷。
其三,乘車時對『凶服者式之』,是表示同情。
其四,乘車時對『負版者』同樣式之,則是表示對承擔邦國任務者的敬意。
其五,『有盛饌』,之所以『變色而作』,是對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謝意。
其六,『迅雷風烈』,是大自然神秘莫測的現象和無比巨大的力量,孔子在這種情況下改變神色,是對上天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