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11·15 子貢曰:『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3 00:37

子貢曰:『師與商師與商:師即子張,商即子夏,都是孔子的弟子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愈:勝過一籌與?』子曰:『過猶不及。』

子貢問老師:『子張和子夏兩個人誰更強一些?』孔子說:『子張做事常常是過頭了,子夏做事常常是達不到。』子貢又問:『是不是子張強一些呢?』孔子說:『過頭和達不到是一樣的。』

怎樣理解『過猶不及』?

『師也過』,指子張做事常常是超過了一定的度;『商也不及』,指子夏做事常常是達不到一定的度。子貢沒有理解老師的意思,誤認為『過頭』比『達不到』好,於是孔子說:『過猶不及』,強調無論做任何事情,過頭和達不到的結果是一樣的。

孔子通過對兩個學生的評價,闡發出『中庸之道』的深刻哲理。『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論語·雍也】孔子把中庸視為最完美的品德,而『過猶不及』,則是對中庸的具體說明。朱熹作注說,中,就是『不偏不倚,無過不及』,這是對中庸思想的正面表述。『無過無不及』,強調的是適度。只有保持適度,既無過頭也無達不到,才能持中,也才能維護和諧,促進事物的正常發展。從這一點上看,過與不及都是不利於事物和諧發展的。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思想。

人們在思想方法上常犯的錯誤,如片面性,走極端,左右搖擺,從一個極端跳向另一個極端,都是不善於把握中庸之道,不懂得過猶不及的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和諧』的理念,我們做人做事,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都要學會把握中庸之道,把握事物的度,做到恰如其分,無過無不及。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