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富於周公周公:指周公旦的後代世襲為周公而留在周王室者,而求也為之聚斂聚斂音liǎn臉:收集。這裡指冉有增加賦稅為季氏搜括民財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鳴鼓而攻之:公開宣布其罪行並批評聲討的意思可也。』
譯季氏的富有超過了周公,而冉求還幫他來加重賦稅,以增加他的錢財。孔子說:『他不是我的學生了,你們可以大張旗鼓地去聲討他呀。』問孔子為什麼讓弟子們對冉求『鳴鼓而攻之』?
答【左傳·哀公十一年】詳細記載了這件事。季氏,指魯國執政大夫季康子。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齊國出兵伐魯,身為季氏宰的冉求率領季氏的私人軍隊,打了一次勝仗,迫使齊軍退卻;其時,孔子另一位高徒子貢又出使吳國,說服吳王派遣軍隊,組成吳魯聯軍,又一次打敗齊軍。這樣,魯國才轉危為安。季康子居功自傲,驕橫不可一世,欲以防備齊國為由,藉機增加田賦。他身為諸侯之卿,已經富過了身為天子之卿的周公,這在當時是違背禮制的,可是,季氏仍然要增加賦稅。冉求徵求孔子的意見,孔子主張『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表示了明確的反對意見。然而,冉求仍舊按照季氏的要求,用田賦制度為他聚斂錢財,使他增加更多的財富。孔子對此大為不滿,申斥冉求『非吾徒也』,並且說,弟子們可以『鳴鼓而攻之』。孔子此話,其實也是借題發揮,聲討季氏。孔子關注民生,反對重稅,本章是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