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11·19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3 01:33

子張問善人善人:指本質善良但沒有經過學習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踐跡:踩著前人的腳印走。跡,腳印,亦不入於室入於室:比喻學問和修養達到了精深地步。』

子張問善人進德修業的方法。孔子說:『如果不沿著前人的腳印走,道德學問也就難以達到高深的地步。』

怎樣理解『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論語】中所說的善人,是指本質善良、關懷他人、肯行善事,但沒有經過學習提升的人。所謂『踐跡』,就是踩著前人的腳印走。『跡』,這裡指腳印。『入於室』,比喻學問和修養達到了精深地步。

『不踐跡,亦不入於室』是何意呢?【論語·先進篇】記載,子路彈瑟,流露出剛勇之氣,孔子特意讓他到自己這裡來彈,面對面指點。因此,弟子們瞧不起子路。孔子說:『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他借用登上廳堂、進入內室比喻學識造詣的不同程度,以『升堂』來肯定子路的學問已經有所成就,又用『未入於室』指出子路還不夠精深。本章中的『亦不入於室』,也是指難以達到高深境界之意。『不踐跡,亦不入於室』,雖然簡短,卻指出了善人完善自我的途徑和方法,這就是,加強學習修養,『見賢思齊』,向前人學習,向賢者學習,從而使自己的道德學問步步提升,達到精深的地步。

在【論語·述而篇】中,孔子也講到了善人如何進德修業的問題。他說:『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聖人與君子,善人與有恆者,是古人對人的學業、品質的不同評價標準。聖人與君子,是以學業而言,善人與有恆者,是以品質而言。善人的欠缺之處,在於質多而文少。人若有恆心,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而從,日積月累則可以成爲善人。善人若能博文好學,使質與文配合恰當,即可成爲『文質彬彬』的君子。君子若能在學業上永不停步,也可以成爲聖人。由此可見,孔子所說的『踐跡』,就是希望善人通過不斷地向前人、向賢者學習,補上質多而文少的缺憾,成爲文質彬彬的君子,進而向成聖的方向努力。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