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得中行中行:與『中道』同義。此處指行為合乎中庸之道,無過無不及的人而與之,必也狂狷狂狷音juàn娟:狂,志大而奮進,但好高騖遠,有過於中庸的人。狷,有氣節,不與不良現像同流合污,但言行拘謹,有所不為,不及於中庸的人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譯孔子說:『得不到行為合乎中道的人與之交往,也一定要找狂或狷的人相交往。狂者勇於進取,狷者不胡作非為。』問怎樣理解『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
答孔子認為,君子堅守中庸的道德標準,就是待人處世要把握合理的『度』,遵循禮的規範,無過無不及,做到恰如其分,反對極端的行為。這樣的人,孔子稱為『中行』之人,是最理想的,但也是最難得到的。因此,如果得不到『中行』之人和他相處、共事,就退而求其次,和那些勇於進取,或有所不為的人相處、共事。孔子稱勇於進取的人為『狂者』,他們率性而為,銳意向前,開拓奮進,勇於創新。孔子又稱有所不為的人為『狷者』,他們謹慎小心,踏實可靠,循規蹈矩,不胡作非為。與『中行』之人相比,『狂者』太過,『狷者』不及,他們雖然各有所偏,但都有可取之處,是可教可造之才。
正如孟子所說:『孔子豈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孟子·盡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