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譯孔子說:『算了吧,我沒有見過愛幕德行能像愛幕女色那樣的人。』問孔子因何感嘆世人重色輕德?
答本章內容與【子罕】篇第17章大致相同,只是多了『已矣乎』三字,加重了語氣。據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在衛國居住月余,衛靈公與夫人南子同車,招搖過市,讓孔子在後一輛車上跟著,孔子由此而發出了世人重色輕德的感嘆。錢穆先生的【論語新解】認爲,『已矣乎者,嘆其終不得見。』
本章所記表達了孔子怎樣的心情呢?好色,出於人的本能,是與生俱來的;好德,是超越人的本能的自覺意識,必須通過後天的學習、自我修養和社會實踐鍛鍊才可以獲得。孔子高度重視人的德性的培養,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超越本能,向上向善。又『終不得見』這樣的人,故而發此議論。『已矣乎』三字所表達的,是孔子極度失望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