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16·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3 12:03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

孔子說:『生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學習以後才知道的,次一等;遇到困惑再去學習的,又次一等;遇到困惑還不學習的,這種人就是下等的了。』

怎樣理解孔子對人的高下之分?

孔子就學與不學判別人的高下,把人分爲『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學之』、『困而不學』四等。他承認世上有『生而知之』者,但是,卻並不認爲自己是生而知之的人,而強調自己的特點是學而知之。『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述而】『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論語·公冶長】這些話,都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

本章的重點,在於勉勵人們向學。事實上,生而知之的人是不存在的。人,固然有資質高下之分,然而,無論是資質高還是資質低,都必須經過學習,才能獲得知識,知曉道理。資質較高的人,學得快,學得好,學得深;資質較低的人,只要肯學,同樣可以學到知識,知曉道理。一個人,如果有困惑而不去學習,那麼,他就只能迷糊度日,形同行屍走肉,成爲人們瞧不起的人了。我們學習本章,了解孔子所指出的這四種情況,就是希望困而不學者能自我警覺,奮而向學。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