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曰:『紂紂:即帝辛,帝乙的少子。子姓,名受,諡號紂,世稱殷紂王、商紂王,商代最後一個君主。歷來被認爲是暴君,爲周武王所伐,自焚而死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君子惡音wù物居下流:此句中『惡』字是厭惡之意。下流,地形卑下四面八方水流匯集的地方,本章比喻人置身於不善之境地,天下之惡天下之惡音è餓:此句中『惡』字指惡名,壞名聲皆歸焉。』
譯子貢說:『商紂王的壞,不像現在傳說的這樣厲害。所以君子厭惡居於不善之境地,那樣,天下一切壞名聲就都歸到他身上了。』問子貢的話對我們有何啟示?
答子貢此言,意在告誡人們謹言慎行,多做善事,不做壞事。一個人,一旦做了壞事,就會留下壞名聲,他就會置身於不善之境地,就像居於下流,四面八方的污水都匯集於此一樣,各種壞名聲就都歸到他身上了。這是其一。
其二,子貢此言揭示了一個普遍的社會心理和社會現象:說一個人好,往往會越傳越好;說一個人壞,往往會越傳越壞。這就是輿論的放大功能,它會形成一種無形的力量,淹沒事物的真相。在當時天下之惡都歸於商紂王的情況下,子貢之言既是大實話,又是公道話,能有此持平之論,實屬難能可貴。
其三,研究歷史,貴在尋找真相。而要達此目的,就必須排除各種被輿論無限地放大了的假象的干擾,抽絲剝繭,正本清源,還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本來面目。爲此,就必須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實事求是的態度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