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第十二讲 道不远人

中庸赏析作者:贾陆英发布:贾陆英

2020-11-16 12:05

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诗经·豳风·伐柯》云:‘伐柯伐柯:砍削斧柄。柯,斧柄伐柯,其则则:法则,这里指斧柄的式样不远。’执柯以伐柯,睨睨:音nì,斜视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违道:离道。违,离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庸:平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胡:何、怎么不慥慥慥慥:音zàozào,忠厚诚实的样子尔?”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远离人事。人实行道而好高骛远,远离于人,那就不能算是实行中庸之道了。《诗经》说:‘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样就在眼前。’握着斧柄砍削斧柄,斜着眼睛去看,还以为标准在远处呢。所以,君子治理人,总是遵循“道不远人”的法则,针对不同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教导他依据人所能知能行的道去做,只要他改正错误就行。
“忠和恕离道并不远。加在自己身上而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一项也没能做到:作为一个儿子应该对父亲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臣民应该对君王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弟弟应该对哥哥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朋友应该先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说话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符合自己说过的话。君子怎么能不忠厚诚实呢?”
《中庸》第二部分,都是围绕“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一中心内容展开的。
第十二章,从“君子之道费而隐”,也就是中庸之道既广大,又精微的角度,论述道不可须臾离开的原因。
第十三章,指明中庸之道就在百姓日用之中,为道不可远离人事,而忠恕就是实现道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全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总论“道不远人”。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为什么说“道不远人”呢?《中庸》开篇就指出:“率性之谓道”,循着本性行事就叫做“道”。而人的本性是人所固有的,所以说,中庸之道不远离人事。所谓“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就是说,人在实行道时如果好高骛远,远离于人,那就不能算是实行道了。事实上,总有人以为日常生活之道太浅近,不值得去做,反而去做那些高远难行之事,那就脱离了人伦本分,违背了中庸之道。作者引用《诗经·豳音bīn风·伐柯》中“伐柯伐柯,其则不远”的诗句,来比喻“道不远人”。“柯”,是斧柄,“伐柯”,就是用斧头砍削树木做斧柄。“则”,是法则,这里指斧柄的式样。诗的大意是,“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样就在眼前。”“执柯以伐柯,睨音nì而视之,犹以为远。”“睨”,是斜视的意思。那些好高骛远的人,就好比握着斧柄砍削新的斧柄,样式就在手中的斧柄中,却不正眼去看,反而斜着眼睛去看,还以为标准在远处呢。“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讲的是治人的要领。朱熹注释说:“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人能改,即止不治。”这就是说,君子治理人,总是遵循“道不远人”的法则,针对不同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教导他依据人所能知能行的道去做,只要他改正错误就行。
第二段,指明忠恕是实现道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违”,指相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能做到忠恕便与中庸之道相离不远了。加在自己身上而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和恕,都体现了推己及人的精神,核心是为人处事心里要想到别人,不要只想到自己。这是人人能知能行的最浅显的道理,是儒家待人的根本精神,也是实行孔子仁学思想的出发点。
第三段,孔子的自责与自勉。“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音zàozào尔?”“庸”,指平常。“胡”,相当于“何”、“怎么”。“慥慥”,是忠厚诚实的样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一项也没能做到:作为儿子应该对父亲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臣民应该对君王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弟弟应该对哥哥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朋友应该先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之处,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说话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符合自己说过的话。君子怎么能不忠厚诚实呢?”
孔子反省自己的四件事,即子事父、臣事君、弟事兄以及朋友相交,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伦理,看似平常,实则不然。这种人伦道德的责任,是永无止境的,即使尽心尽力去做,也很难做到完美无缺。孔子的反思,既是自己内心的感受,也是勉励自己要尽力而为。虽然是平常的道德,也必须认真践行;虽然是平常的言语,也必须格外谨慎。“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强调的依然是言行一致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做人要忠厚诚实,凡事不走偏锋,不走极端,这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