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講 庶人章
孝經賞析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6 15:36
用天之道用天之道:用,順應、憑依、利用。順應春、夏、秋、冬四季變化的自然規律,分地之利分地之利:分,區別、分別。利,利益、好處。指分辨土地的特性和優勢,因地制宜種植農作物等,謹身節用謹身節用:謹,恭敬、謹慎。謹身,即對自己的身體恭敬、謹慎,言行合於禮法,不做違禮的事,就能遠離刑罰的羞辱。節用,節約儉省,生活不奢侈浪費,以養父母以養父母:以,拿來、用來。養,贍養,供養。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自天子至於庶人:指從尊如天子,下至諸侯、卿大夫、士,直至卑如庶人,無論尊貴還是卑賤,都要實行孝道。本章自此開始總論五孝,孝無終始孝無終始:實行孝道,沒有貴賤等級的差異,也沒有開始與終結的區別,而患不及者而患不及者:患,憂慮、擔心。及,趕上、做到。意爲擔心自己做不到孝。全句意爲,從天子到庶人,實行孝道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不在於其地位的尊貴還是卑賤,也不在於是事親還是立身。因此,擔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道,是不會有的。一說『孝無終始』爲行孝無終無始,『患』爲禍患,故而釋全句爲:如果行孝道用心不純,用力不果,致使在立身和事親方面自始至終都沒有做好,這樣,要想禍患不及其身,那是不可能的,未之有也。
析【孝經】第6章,講庶人的孝道。所謂『庶人』,是指除天子、諸侯、卿大夫和士之外的廣大平民百姓。【尚書】說:『民爲邦本,本固邦寧。』平民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只有這個根本牢固了,國家才能安寧。爲此,『孝經』專列一章,講庶人盡孝之道。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本章分爲兩個層次。第一層,指出庶人行孝的要點。第二層,對天子章以下五章進行小結。
下面,我們先講第一層:『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意思是說,利用自然的季節,認清土地的高下優劣,行爲謹慎,節省儉約,以此來孝養父母,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
『用天之道』,是指運用天之四時生成之道。這裡的『四時』,指春生、夏長、秋斂、冬藏。庶人種莊稼,從事農畝之事,要學會順應四時之氣,春生則耕種,夏長則鋤苗,秋斂則收割,冬藏則儲存。正如【爾雅·釋天】所說:『舉事順時,此用天之道也。』
『分地之利』,是指分別地之五土所宜之利。這裡的『五土』,指山林、川澤、丘陵、墳衍音fényǎn。指水邊和低下平坦的土地、原隰音yuánxí。指平原和低下的地方。庶人種莊稼,從事農畝之事,要學會分別這五種不同類型的土地,根據其不同的特性,適宜長什麼,就隨其所宜而播種什麼,從而獲得好收成。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指明了庶人盡孝的第一個要點,就是要學會農事,這是農業社會中普通百姓對父母盡孝的物質保障和基礎條件。
『謹身節用』,指明了庶人盡孝的第二個要點,是要修身立德。『謹身』,就是謹慎行事,保重自己的身體,愛惜自己的名譽,不給父母造成傷害。恰如【論語】所說:『恭近於禮,遠恥辱也。』自身恭謹行事,就會遠離恥辱。『節用』,就是勤儉持家,節省衣服、飲食、喪祭等費用的支出,克勤克儉地過日子。只有這樣,才能在繳納公家的賦稅之後仍有節餘,從而免除一家人遭受饑寒之苦。
『以養父母』,指明了庶人盡孝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要贍養父母。【援神契】說:『庶人行孝曰畜。』這裡的『畜』字,指畜養,就是說能躬耕田畝,力行農事,蓄積其德行,謹身節用,以便贍養父母。
以上四句話環環緊扣,完整地講述了庶人盡孝的方方面面,故而孔子說:『此庶人之孝也。』
孔子講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孝道,最後一句都用『蓋』字引起下文,唯獨庶人章用『此』字,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天子、諸侯、卿大夫和士的孝道,涵蓋範圍廣大,每一章只能略述其大綱,『蓋』字就是表明此意。而庶人的孝道,抓住用天、分地、謹身、節用這四個方面就足夠了,故而用『此』字,表明惟此而已。【庶人】章不引【詩經】的原因,也是因爲其義已盡,無須贅詞。
接下來,我們再講第二層。『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意思是說,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論尊卑高下,孝道是無始無終,永恆存在的,有人擔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沒有的事情。
孔子在講述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孝道之後,以此句加以總結。上述五種人,尊卑雖然各異,但孝道本於人性,在奉侍父母這一點上,其道理是沒有區別的,只要立足於自己的本分,盡到自己的責任,人人都可以做到。所謂『孝無終始』,就是強調從天子以下至於庶人,其孝道是沒有終始貴賤之分的。天子盡孝,須愛親敬親;諸侯盡孝,須不驕不溢;卿大夫盡孝,須言行無擇;士盡孝,須資親事君;庶人盡孝,須謹身節用。上述種種,只要他們各自用心,努力踐行其道,就可以做到。『患不及者,未之有也』,是進一步指出,如果有人擔心自己不能盡孝,那是自古及今,未有此理。孔子這樣講,是爲了勉勵人們自覺行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