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講 廣揚名章
孝經賞析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6 15:38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居家理:理,正、治理。居家理,指處理家事有條有理、家務管理得好。儒家治學目標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齊家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所謂家齊國自治,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是以行成於內:行,行為,指事親孝、事兄悌和居家理的活動。成,成效、成功。內,指家庭之內。意為君子在家庭中養成美好的品德,其道德的作用得到發揮、取得成績,而名立於後世名立於後世:名,名譽、美好的名聲。立,建立、樹立矣。』
析【孝經】第14章:廣揚名。在第1章『開宗明義』中,孔子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他把建功立業,光宗耀祖,視為孝道的最終體現。對於『揚名』之義,只是簡略提及,而沒有詳細說明,因而在這一章申而論之,以進一步說清楚立身行道、揚名顯親的道理,並定名為【廣揚名】,排在【廣至德】之後。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意思是說,君子侍奉父母能盡孝,因而能把這種孝心移作對國君的忠心;侍奉兄長能恭敬,因而能把這種恭敬移作對長輩或上司的順從;在家庭或家族內部能治理好家政,因而能把這種本領移作從政治國的才能。所以君子能夠修身齊家於內,也可以功成名就於外,並永遠留傳於後世。
孔子在這裡強調了三條,一是以孝事君則忠,二是以敬事長則順,三是以理從政則治。這三條,都是君子必備的品德。若能修此三德於家庭之內,走向社會以後,就可以忠於君王,敬於長上,治於官場。這樣,其美好的名聲自然會傳於後世,以顯父母。這才是孝道的最終體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