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講 喪親章
孝經賞析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6 15:39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哭不偯:偯,哭的餘聲曲折委婉,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食旨不甘:旨,美味的食品,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聖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棺槨:即棺材和套棺古代套於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簠簋:簠與簋。兩種盛黍稷稻粱之禮器而哀戚之;擗踴哭泣擗踴,亦作『辟踴』。擗,用手拍胸。踴,以腳頓地。形容極度悲哀,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析【孝經】第18章:喪親。前十七章,講的都是父母在世時的禮節。這一章,專講父母去世後的禮節,故而以『喪親』命名,列為最後一章,以結束全篇。『喪』字,指亡失。父親或母親去世,謂之喪親。孔子告訴人們,對父母盡孝,他們在世時要盡愛敬之情,他們去世後要做好慎終追遠這件大事,這才算孝道的最終完成。
我們分四個要點來敘述:
第一,說明孝子喪親之後的哀戚之情。『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yǐ,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這裡的『偯』字,讀三聲,指哭泣的餘聲。『旨』字,指美味。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孝子喪失父母親之後,哭得氣竭力衰而發不出悠長的聲調,舉止行為失去了平時的端莊禮儀,言語沒有了條理文采,穿上華美的衣服就心中不安,聽到美妙的音樂也不快樂,吃美味的食物也不覺得好吃,這是孝子悲哀傷痛的真情流露。
第二,闡述聖人教民節哀和守孝有終的道理。『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聖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喪禮說:『三年之喪,水漿不入口者三日。』所謂『三年之喪』,就是父母去世後守孝三年的禮節。這是『天下之達喪』,自天子至於庶人,都要遵守這一禮節。從人的生理狀況而言,三日不吃不喝,就會損害健康,甚而至於危及生命。這是有悖於孝道的。故而聖人制定『三日而食』的禮節,並施教於民。孔子在這裡告訴天下的孝子們,父母去世3天之後就要吃東西,這是教導人民不要因為失去親人的悲哀而損傷生者的身體,即便對身體有所損毀也不可傷及生命、滅絕人的天性,這是聖人的為政之道。為親人守喪不超過3年,是告訴民眾居喪是有其終止期限的。
第三,指出孝子慎終追遠的基本禮節,依次講了三件大事。
一是辦好喪事。『為之棺槨guǒ、衣衾qīn而舉之;陳其簠簋fǔguǐ而哀戚之。』『棺槨』,指棺材和外棺。『衣衾』,指裝殮死者的衣服與單被。『簠簋』,也就是簠和簋,指兩種盛放祭品的禮器。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辦喪事的時候,要為去世的父母準備好棺材、外棺、穿戴的衣飾和鋪蓋的被子等,妥善地收殮入棺;在靈堂內陳設方圓祭器、供獻祭品,以寄託生者的哀痛和悲傷。
二是出殯安葬。『擗踴pǐyǒng哭泣,哀以送之;卜bǔ其宅兆而安措之。』『擗踴』,指捶胸頓足,形容極度悲哀。『卜』字,在這裡指選擇。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出殯的時候,捶胸頓足,嚎啕大哭,以哀痛送別親人;占卜墓穴,選擇吉祥之地以安葬親人。
三是宗廟祭祀。『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意思是說,把親人的靈位移送到宗廟之中,使亡靈有所歸依並享受生者的祭祀;在春秋兩季舉行祭祀,按時節寄託生者的追思之情。
第四,指出盡孝這件人生大事怎樣才算有始有終地完成。『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父母在世時要本着愛和敬的精神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要懷着悲哀之情料理好喪事,這樣,就盡到了為人的本分,完備了養生送死的義務,孝子事親之道也就有始有終了。
這段話,有概括總結全篇之義。孔子強調,愛敬是孝行之始,哀戚是孝行之終。一個人,做到了生事愛敬,死事哀戚,就盡到了孝子之情。因此說,『孝子之事親終矣。』
上述禮節,是在以血緣為紐帶的家族制度下形成的。禮的基本精神貫通古今,而其具體內容和形式,卻隨着時代的發展變化有所不同。當今社會,人們對已故親人寄託哀思的方式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對父母盡孝要生事愛敬,死事哀戚,善始善終的基本精神,永遠值得我們繼承和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