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欲論魯國之士.與之為治.敢問如何取之.』孔子對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為非者.不亦鮮乎.』
白話譯文
魯哀公向孔子問道:『我想評論一下魯國的人才,和他們一起治理國家,請問怎麼選拔人才呢?』
孔子回答說:『生活在當今的時代,傾慕古代的道德禮儀;依現今的習俗而生活,穿著古代的儒服。有這樣的行為而為非作歹的人,不是很少見嗎?』
曰:『然則章甫絇履王曰:章甫.冠也.絇履.履頭有鉤飾也.紳帶搢笏者.皆賢人也王曰:紳.大帶.搢.捶也.笏.所以執書思對命.』孔子曰:『不必然也.丘之所言.非此之謂也.夫端衣玄裳⊙端衣玄裳:指穿著禮服。端衣:古代祭祀時所穿的禮服。玄:黑紅色.冕而垂軒者.則志不在於食焄王曰:端衣玄裳.齋服也.軒.軒車.焄.辛菜也.斬衰菅菲吳曰:菲菅:喪草.履名.一作扉.夏曰扉.周曰履.⊙斬衰:古代喪服,用粗麻布做成,不縫邊。菅菲:據【荀子·哀公】當作『菅屨』,草鞋.杖而歠粥者.則志不在於酒肉.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延章曰:以先王之道為志.居今之俗延章曰:俗有時宜.服古之服.謂此類也吳曰:言服其服則制其志也.』
白話譯文
哀公問:『那麼戴著殷代的帽子,穿著鞋頭上有裝飾的鞋子,腰上系著大帶子並把笏板插在帶子裡的人,都是賢人嗎?』
孔子說:『那倒不一定。我剛才說的話,並不是這個意思。那些穿著禮服,戴著禮帽,乘著車子去行祭祀禮的人,他們的志向不在於食葷;穿著用粗麻布做的喪服,穿著草鞋,拄著喪杖喝粥來行喪禮的人,他們的志向不在於酒肉。生活在當今的時代,卻傾慕古代的道德禮儀;依現代的習俗生活,卻穿著古代的儒服,我說的是這一類人。』
公曰:『善哉.盡此而已乎.』孔子曰:『人有五儀⊙五儀:五個等次.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賢人.有聖人.審此五者.則治道畢矣.』
白話譯文
哀公說:『你說得很好!就僅僅是這些嗎?』
孔子回答道:『人分五個等級,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賢人,有聖人。分清這五類人,那治世的方法就都具備了。』
公曰:『敢問何如斯可謂之庸人.』孔子曰:『庸人者.心不存慎終之規延章曰:行事不能慎處其終.亦不知何如慎終.口不吐訓格之言王曰:格.法.延章曰:言論隨臆而過物。⊙訓格:規範,典範.不擇賢以託其身延章曰:不尚賢.不力行以自定延章曰:行而不力.處而不決.故不能自定.見小闇大延章曰:鼠目寸光.不能遠見.而不知所務延章曰:不知當務何為.從物如流延章曰:因人所云.無有主見.不知其所執.五鑿為正.心從而壞吳曰:鑿.竅也.五鑿謂耳目鼻口及心之竅也.雖似於正.而耳欲聲.目欲色.鼻欲嗅.口欲味.心已從外物所誘而壞矣.一曰五鑿五情也.此則庸人也.』
白話譯文
哀公問道:『請問什麼樣的人叫做庸人?』
孔子回答說:『所謂庸人,他們心中沒有謹慎行事、善始善終的原則,口中說不出有道理的話,不選擇賢人善士作為自己的依靠,不努力行事使自己得到安定的生活。他們往往小事明白大事糊塗,不知自己在忙些什麼;凡事隨大流,不知自己所追求的是什麼。這樣的人就是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