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探討:馬儒融合論〔6〕重點領域。闡釋馬克思主義與儒學在哲學世界觀、社會歷史觀、人生價值觀上的融合。
在相當長時間內,人們對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解,往往局限在使用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語言和風格去闡述它。這當然是一個重要的內容,然而,僅僅看到這一點是不夠的,這是一種表面化和簡單化的認識。毛澤東關於『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這一重大命題,是一個標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特點的命題,強調的是『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着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形成和發展,不僅是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升華,同時也是對『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的『這一份珍貴的遺產』的『承繼』,是對中國歷史實踐和優秀思想成果批判地吸收、改造和提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絕不僅僅是體現在形式上使用了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語言文字和表達習慣,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思想內容上汲取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從這個意義上說,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不可或缺的思想來源。
馬克思主義與儒學相融合的重點領域包括:〔1〕哲學世界觀上的融合;〔2〕社會歷史觀上的融合:〔3〕人生價值觀上的融合。貫穿於其中的,是中國式的語言表達形式和風格,以及對西方文明成果的借鑑和吸收。哲學世界觀從總體上把握世界,社會歷史觀和人生價值觀則是它的兩個側面。
馬克思主義與儒學的融合,體現在哲學世界觀上,主要是圍繞人與世界的關係展開的。本專輯將選擇天人合一、矛盾分析、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知行統一、實事求是、求真務實7個關鍵詞加以闡述。這些關鍵詞,既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究天人之際、探尋宇宙萬物之道的精神,又與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息息相通,已成為中國共產黨人觀察人類和中國人民命運,解決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一系列重大問題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認識工具。
馬克思主義與儒學的融合,體現在社會歷史觀上,主要是圍繞人與社會的關係展開的。本專輯將選擇以人為本、改善民生、大同社會、公平正義、選賢任能、隆禮重法、尊師重教、天下一統、協和萬邦9個關鍵詞加以闡述。唯物史觀認為,歷史的前提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現實中的人』【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頁,也就是依據一定物質條件從事實踐活動的人,這與孔子學說關注現實社會中人的生存、生活狀況和人與人、人與社會關係的顯著特徵也是息息相通的。中國傳統哲學在探討人與社會關係時突出強調的這9個關鍵詞,在當今時代依然熠熠生輝,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增添新的光彩。
馬克思主義與儒學的融合,體現在人生價值觀上,主要是圍繞人與人的關係以及人生意義展開的。本專輯將選擇心懷天下、天下為公、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與人為善、明禮知恥、誠實守信、敬業奉獻、篤信好學9個關鍵詞加以闡述。這些關鍵詞,充分展示了儒學以倫理道德觀念為特徵的人文主義色彩。儒學主張『入世』,在人生目標、人生道路、人生價值等問題上,追求積極有為的人生態度,把修身立德視為做人的根本。這就為着眼於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以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為崇高目標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和創新發展,提供了最為適宜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