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关键词之协和万邦_马儒融合论之22

马儒融合论作者:贾陆英发布:贾陆英

2021-5-3 18:11

本节探讨:马儒融合论〔22〕关键词之协和万邦。阐释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在社会历史观上融合的第九个关键词:协和万邦。

2015年3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二0一五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自古就崇尚‘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思想。”

“协和万邦”这一理念中蕴含的“和合”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习近平同志多次引用这一典故,赋予中国外交时代内容,作为中华民族与各国和平共处的历史基因予以广泛传播,进而提出了“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二0一五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协和万邦,出自《尚书》的开篇之作《尧典》,称颂尧帝恭敬节俭,明察四方,善理天下,并用“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来概括尧的德行和功业。尧帝首先发扬大德,把自己的宗族治理好,使“九族”亲密和睦。在此基础上“平章百姓”,把自己的邦国治理好。进而“协和万邦”,使天下万邦和谐相处,天下众民友好和睦。尧帝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就是提倡“协和”精神,让天下万国的各族人民和睦、融洽地相处。

大约距今六、七千年,中华大地就已经逐渐繁荣起来,部落众多,所谓“诸侯万国”、“天下万邦”。那么多的人口,分成那么多的部落,相对集中地生活在一定的区域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部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尧所倡导的“协和万邦”精神,对古代中国文明的走向,对中华各民族的涵化、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中华文化的整体和谐观,作为一种哲学理念、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

《礼记·中庸》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子作为上古文化的集大成者,遵循尧、舜之道,效法文、武之制,在继承的基础上创立了儒家学说。他身处礼坏乐崩、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对国家和社会的安定不仅有着强烈的向往和追求,而且有着独到的理解和深刻的阐释。在孔子看来,社会的治理说到底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孔子重视修身,重视教化在人格养成中的重要作用,目的是为了实现他关于人际和谐、世界大同的理想。《大学》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是对孔子学说的精辟概括。它与尧帝“克明俊德、亲睦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的治国经验,在思想内容上是一脉传承的,在逻辑关系上也如出一辙。孔子治世的理想,突出一个“和”字。“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就是把礼作为治世的手段,把和作为治世的目的。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把人以及人类生存发展所依托的宇宙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把整个宇宙看做一个和谐的系统,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高尚境界。在这个和谐的宇宙系统中,人的身心和谐是基点,推己及人,拓展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和睦相处。

尧帝在处理邦国关系上实行的“协和万邦”政策、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理想,对后世治理天下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理念培育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精神,主张国与国之间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礼尚往来、平等相待、互相尊重,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协和万邦”这一古老的智慧明灯,必将引领着中国走向民族繁荣富强,也必将引领着人类走向光明的未来。

尧帝所倡导的“协和万邦”精神,赢得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精英们的敬重。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他的《中国问题》一书中写道:“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这种品质“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期待着以中国文明的精髓“和谐”来取代西方极端对立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营垒,他说“中国如果不能取代西方对人类的主导,整个人类的前途是可悲的。”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当今时代,他们的这个预言已经成为现实,其科学价值愈益彰显,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接下来,他引用《礼记·中庸》的名言加以阐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儒家关于“协和万邦”的理念,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丰厚滋养。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协和万邦”,就是要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交往新路。世界的前途命运必须由各国共同掌握。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