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3 18:11
各位網友,從今天開始,我們討論馬克思主義與儒學在人生價值觀上的融合。這一融合過程主要是圍繞人與人的關係以及人生意義展開的。這裡選擇心懷天下、天下爲公、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與人爲善、明禮知恥、誠實守信、敬業奉獻、篤信好學9個關鍵詞加以闡述。
今天請聽馬儒融合論〔23〕關鍵詞之心懷天下。闡釋馬克思主義與儒學在人生價值觀上融合的第1個關鍵詞:心懷天下。
心懷天下,是中華民族最基本、最核心的愛國主義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孔子倡導『仁者愛人』,包括天下廣大民眾。曾參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他所表達的,就是儒家『以天下爲己任』的愛國情懷和人生抱負,既是一種情感力量,又是一種道德力量。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繫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爲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鬥。5000多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經受住無數難以想像的風險和考驗,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同中華民族有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是密不可分的。』
中華民族的形成是一個多民族不斷交流、融合的漫長歷史過程,嚮往『天下一統』、追求民族進步發展的實踐是孕育愛國主義的不竭源泉,以儒學爲主體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孕育愛國主義的思想母體。儒家主張仁愛天下,倡導『四海之內皆兄弟』【論語·顏淵】,『四海之內若一家』【荀子·議兵】,要求人們如同愛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樣去愛天下大眾。儒家抱有強烈的政治信念與社會責任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的內聖外王之學,顯示出對家國天下強烈的擔當意識和濟世情懷。從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的人生志向,到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的人生態度,再到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的人生境界和張載『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張載·橫渠語錄】的人生追求,無不激盪著古聖先賢內心深處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儒家倡導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卦】,就是強調人要像天那樣剛健運行,勇往直前,奮力拼搏,自立自強。在民族危難之際,更要增強憂患意識,激發戰勝災難、攻克厄運的信心和決心,錘鍊愛國主義的志向和情懷。司馬遷說:『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爲作也。』【報任安書】他所列舉的這些歷史人物,都是身處逆境,非但不向厄運低頭,反而『發憤』努力,爲中華文明留下燦爛文章的典範。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遭受到史無前例的屈辱和災難,面對瓜分豆剖、亡國滅種的民族危機,中國人民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救亡圖存鬥爭,也使愛國主義精神得到了空前的弘揚和發展。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日知錄·正始】的吶喊,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的誓言,秋瑾『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對酒】的膽識,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獄中題壁】的堅毅,孫中山『振興中華』、『天下爲公』【孫中山選集】的號召,就是無數志士仁人爲救國救民而不懈奮鬥的光輝寫照。毛澤東曾用『爲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到韶山 】的詩句,深情謳歌了先烈們的愛國精神。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也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本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相互融合,使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進一步凝練和升華。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愛國主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講愛國主義,就是要萬眾一心,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大山』,把黑暗的舊中國改造成爲光明的新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徹底解放。在當代中國,我們講愛國主義,就是要熱愛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集中精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愛國主義,又是與國際主義相統一的愛國主義,是超越了狹隘的民族局限、從本國人民和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利益出發的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歷來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爲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的一系列抗爭,就是中華民族覺醒的歷史進程,就是中華民族精神升華的歷史進程。今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形成了由各民主黨派參加的,包括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組成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它是凝聚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的強大政治聯盟。
愛國主義作爲一種崇高的道德規範,體現著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高度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其基本內涵包括:
對祖國和人民深切的熱愛和眷戀;對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強烈期盼;對祖國繁榮昌盛的堅定信念;對祖國主權和尊嚴的堅決捍衛;對賣國求榮者的無比鄙視和對愛國志士的無比崇敬。
1949年9月30日,新中國成立前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爲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碑身正面鐫刻著毛澤東手書『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這是永遠矗立在億萬中華兒女心中的豐碑。從2009年起,每年的國慶節,黨和國家領導人與各界群眾一起參加,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舉行莊嚴隆重的緬懷英烈儀式,這已成爲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永恆主題。
願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光照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