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3 18:12
本节探讨:马儒融合论〔25〕关键词之自强不息。阐释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在人生价值观上融合的第3个关键词: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天地之道就是人生之道。天上的日月星辰不分昼夜,刚健运行,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刚健有为,奋斗不息。
自强不息,是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之精髓所在,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活力源泉,也是中国人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民族品格。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靠的就是这样一种坚忍不拔、与时俱进的精神。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焕发出来的创造热情,在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正是这种精神的生动写照。
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中国是东方一个沉睡的巨人,它一旦醒来,就会震撼全世界。”时隔130年之后,沉睡的东方巨人醒来了。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面对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中豪情满怀地说:“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0--1471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进入了百年来发展最快最好的历史时期。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有光复旧物的坚强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必将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和奋斗目标,继续坚定不移地前进。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包含着我们这个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同灾难抗争的英雄气概。我国人民战胜2008年“5.12”特大地震的事实,证明了“多难兴邦”的道理。“多难”何以“兴邦”?因为灾难能激起人们克服困难的决心,磨炼人们战胜困难的意志、增长人们解决困难的智慧和才干,转而促使国势兴盛起来。自然界或社会降临给人类的灾难,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灾难降临的时候,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是畏惧不前、无所作为,还是迎难而上、不屈不挠,其结果大不一样。历史上有许多民族、国家衰亡了,究其原因,无不与它们在各种灾难面前畏惧不前、无所作为有关。也有许多民族、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虽然历经磨难,但是从不向灾难屈服,总是在灾难面前愈挫愈坚,不屈不挠;又总是在经历一场灾难的洗礼之后,民族精神得到新的升华,国家更为坚强地站立起来、兴盛起来。“多难兴邦”这一成语,蕴含着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好事的深刻哲理。这个条件,就是党、政府、军队和人民那种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钢铁意志和坚强决心;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和体制优势。正如恩格斯指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149页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着我们这个民族拼搏进取,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难困苦着称于世。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艰苦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上下五千年的奋斗历程中,古圣先贤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警世名言,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学家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李自成农民起义的经验和教训作了总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夺取政权以前,保持了劳动人民的本色,虽几经挫折,却越战越强,从八百里秦川一路斩关夺隘,攻占了北京,推翻了明王朝。但是在夺取政权以后享乐思想迅速滋长蔓延,作风腐化,军心涣散,结果在内外敌人的夹击下,很快就失败了。毛泽东非常重视李自成起义的经验教训,批示将《甲申三百年祭》作为延安整风的文件之一。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敲响了警钟:“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40页在党中央机关迁往北平的路上,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是进京赶考啊,我们决不学李自成。当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驶入21世纪的时候,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平山县西柏坡参观。他说,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习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两个务必”,就是要告诫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和团结人民群众的牢固“纽带”,是凝聚人心的强大“磁力”,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精神支柱。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也是我们每个人实现人生出彩必备的优良品质。有没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但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而且也决定着每个人的前途命运。有道是“闻鸡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一个人,即使身体有缺陷,即使天赋不太高,即使家庭条件比较差,只要自强不息,勤奋苦干,不轻言放弃,就能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目睹贫困女生辍学的悲剧,决心办一所免费高中,让大山中的女孩有书读。经过艰苦努力,她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为现实。12年间,让1804名女孩考入大学,走出大山,成为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优秀人民教师。她没有房子、没有财产,十几年来一直住学生宿舍,身患20多种疾病,每天早上起床,脚疼得不敢着地,但她仍咬牙坚持,陪伴学生晨读、上课、自习。她用自强不息的奋斗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梦想,被授予20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当选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论语·子罕》记载,孔子站在奔腾而去的河水边,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诫人们岁月如流,时不我待,要珍惜时光,不可停息。人的一生,如同那奔流的河水匆匆而过,唯有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才能不虚此生,做一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