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3 18:12
本节探讨:马儒融合论〔26〕关键词之厚德载物。阐释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在人生价值观上融合的第4个关键词: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以无限宽广的胸怀和无比肥厚的土壤资生、养育着世间万物,君子也应像大地一样以深厚而高尚的品德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它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相对应,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胸怀宽广、无私奉献的优良品格。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这是马克思主义对道德的现象和本质的深刻揭示和高度概括。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好与坏、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基本范畴作为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准,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形成一定的信念、价值观、习惯和传统,从而引导人们对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思想和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作为一种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它是人类前进的“目的地”;作为一种思想境界和内在力量,它是人类前进的“发动机”;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标准,它是人类前进的“方向盘”;作为一种行为导向和行为规范,它是人类前进的“交通警”。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总结历史经验而确立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揭示了道德在现代社会生活特别是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华民族拥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和道德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只有植根于民族的优良道德文化传统之中,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才能获得取之不竭的思想资源,保持旺盛而强大的生命力。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以“仁者爱人”为核心,以孝悌为根本,包括忠、恕、礼、义、廉、耻、敬、让、公、诚、智、勇、恭、宽、信、敏、惠等在内的一整套伦理道德体系。儒家重视群己关系,强调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使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上的价值取向。它所包含的重视人与人的关系及其互助友爱的道德意蕴,已经融通于当代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之中。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是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根本。个人品德是“内在的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实现最终都要诉诸个人品德。个人品德提高了,就可以“内德于己,外德于人”,促进社会道德进步。“内在的法”强化了,人就有了“主心骨”,有了辨别善恶、美丑、是非、荣辱的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遵守国家法纪的自觉性,进而达到孔老夫子所说“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的人生境界。儒家强调修身是做人的根本,提倡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我们今天讲个人品德建设,还要强调社会实践的锻炼,强调在实践中锤炼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些人为什么走上犯罪道路?其动机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问题的根源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没有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闸门”。有鉴于此,提出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意义重大,也是对儒家以修身为本的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自然基础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每人的“心灵港湾”。树立健康向上的家庭风气,建设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职责,也是千家万户的共同追求。孟子说:“国之本在家。”《孟子·离娄上》《大学》强调:“家齐而后国治。”儒家的道德实践是从家庭中开始的,儒家对国家、民族乃至天下万物的全部伦理感情是在家庭中孕育的,儒家对家庭道德始终予以高度重视,提出了一整套详尽的行为规范,形成了中国家庭道德的深厚传统。按照“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观点,那些反映封建宗法关系的内容,应予剔除,而家庭道德伦理中许多合理的、积极的成分,对于我们处理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家庭问题,仍然具有宝贵价值。习近平同志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要素。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组织结构进一步分化,职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愈益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思想道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使做官的具备“官德”,治学的具备“学德”,执教的具备“师德”,行医的具备“医德”,从艺的具备“艺德”,经商的具备“商德”等等,对于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对于改善各行各业的风气,都显得格外重要。儒家倡导的职业道德,产生于农耕文明时代,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时代局限性,但其中以敬业、尽责、诚信、精业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念,仍然是今天职业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儒家在职业观念上突出一个“忠”字,强调忠于职守是职业活动中最基本的品德;在职业态度上突出一个“敬”字,要求从业者“修己以敬”《论语·宪问》,发扬敬业精神;在职业操守上突出一个“信”字,认为讲诚信是从业者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石;在职业技能上突出一个“精”字,强调从业者必须精益求精,力求尽善尽美。所有这些,对于当今社会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前提。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维持社会的有序与和谐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最基本、最普遍的道德要求。儒家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认为“礼”的作用在于规范社会秩序和人们的行为,实现社会有序运转和人际关系和谐,强调培养“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的君子,以担当治理天下的大任。借鉴这些深刻思想加强社会公德建设,一是要文明礼貌,仪容端庄,举止文雅,说话和气,谦逊敬人,宽以待人,礼让为先。二是要助人为乐,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与人为善,见义勇为,热心公益,乐善好施。三是要爱护公物,自觉维护国家财产、公共财产、文物古迹,反对一切化公为私、损公利己的行为。四是要保护环境,讲究公共卫生,珍惜自然资源,维护良好生态,弘扬节俭之风。五是要遵纪守法,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遵守市民守则、乡规民约和有关规章制度,勇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