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七雄略十八(二)

反經(長短經)作者:趙蕤發布:華夏士子

2021-8-25 12:01

蘇秦如趙趙之先與秦同祖.周繆王使造父御破徐偃.王乃賜渣父以趙城.趙氏世爲晉卿也.說趙肅侯曰:『臣竊爲君計.莫若安民無事.且無庸有事民爲也.安民之本.在於擇交.擇交而得則民安.擇交而不得.則民終身不安.請言外患.齊秦爲兩敵.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齊.而民不得安.倚齊攻秦.而民不得安.君誠能聽臣.燕必致氈裘狗馬之地.齊必致魚鹽之海.楚必致橘柚之園.韓.魏.中山皆可使致湯沐之奉.而貴戚父兄皆可受封侯.
夫割地包利.五伯之所以覆軍擒將而求也.封侯貴戚.湯武所以放弒而爭也.
今君高拱而兩有之.此臣之所以爲君願也.
夫秦下軹道而南陽危.劫韓包周.則趙自操兵.據衛取淇.卷.則齊必入朝秦.秦欲已得乎山東.則必舉兵而向趙矣.秦甲渡河逾漳.據番吾.則兵必戰於邯鄲之下矣.此臣之所爲君危也.當令之時.山東之建國.莫強於趙.趙地方二千餘里.帶甲數十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數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東有清河.北有燕.燕固弱國.不足畏也.秦之所害於天下莫如趙.然而秦不敢舉兵而伐趙者.何也.畏韓.魏之議其後也.然則韓.魏.趙之南蔽也.秦之攻韓.魏也.無名山大川之險.稍稍蠶食之.傅國都而止.
韓.魏不能支秦.必入臣於秦.秦無韓.魏之規.則績必中於趙矣.此臣之所爲君患也.
臣聞堯無三夫之分.舜無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無百人之聚.以王諸侯.湯武之士.不過三千.車不過三百乘.卒不過三萬.立爲天子.誠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科其敵之強弱.內度其士卒賢不肖.不待兩軍相當.而勝敗存亡之機.固已形於胸中矣.豈掩於眾人之言.而以冥冥決贖哉.臣竊以天下之地圖按之.諸侯之地.五倍於秦.料度諸侯之卒.十倍於秦.六國併力.西面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西面而事之.見臣於秦.夫破人之與見破於人.臣人之與見臣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論哉.夫衡人者皆欲割諸侯之地.以與秦.秦成則高台榭.美宮室.聽笙竽之音.國被秦患而不與其憂.樹故衡人日夜務以秦權恐嚇諸侯.以求割地.願大王熟計之.
臣聞明主絕疑去讒.屏流言之跡.塞朋黨之門.故尊主強兵之臣.得弛忠於前矣.故竊爲大王計.莫若一韓.魏.齊.楚.燕從親.以叛秦.合天下之將相會於洹水之上.通質.刑白馬而盟.約曰:秦攻楚.齊魏各出銳師以佐之.韓絕其糧道.趙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韓魏.則楚絕其後.齊出銳師以佐之.趙涉河漳.燕守雲中.秦攻齊.則楚絕其後.韓守成皋.魏塞其糧道.趙涉河博關.燕出銳師以佐之.奏攻燕.則趙守常山.楚軍武關.齊涉渤海.韓魏皆出銳師以佐之.秦攻趙.則韓軍宜陽.楚軍武關.魏軍河外.齊涉清河.堯出銳師以佐之.諸侯有不如約者.以五國之兵共伐之.
六國從親以賓秦.則秦甲必不敢出於函谷.以害山東矣.如此則霸王之業成矣.』趙王曰:『善.』
秦既破趙長平軍.遂圖邯鄲.趙人震恐.東徙.乃使蘇代厚幣說秦相應侯曰:『武安君擒馬服子乎.』曰:『然.』『又欲圖邯鄲乎.』曰:『然.』
代曰:『趙亡則秦王矣.夫武安君所爲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取鄢郢.漢中.北擒馬服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趙亡即秦王矣.以武安爲三公.君能爲之下乎.欲無爲之下.固不得矣.秦攻韓.圖邢丘.困上黨.上黨之人皆歸趙.不樂爲秦人之日久矣.今趙北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韓魏.君之所得.無慮幾何.故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爲武安君之功也.』
於是應侯言於秦王曰:『秦兵疲勞.請許韓趙之君割地以和.』秦既罷軍.趙王使趙赦約事秦.欲割六城而與之.虞卿謂王曰:『秦之攻趙也.倦而歸乎.其力尚能進.愛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無餘力矣.必以倦歸耳.』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歸.王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耳.來年秦復求割地.王將與之乎.弗與.則棄前功而兆後禍也.與之.則無地以給之.語曰:「強者善攻.弱者善守.」令聽秦.秦兵不弊而多得地.是強秦而弱趙也.以益強之秦而割逾弱之趙.其計固不止矣.且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以有盡之地而給無己之求.其勢必無趙矣.』王計未定.摟緩從秦來.王以問之.緩曰:『不如與之.』虞卿曰:『臣言勿與.非固勿與而已也.秦索六城於王.王以六城賂齊.齊.秦之深仇也.得王之六城.併力而西擊秦.齊之聽王.不待辭之畢也.則王失之於齊取償於秦.而齊趙之深仇可以報矣.且示天下有能爲也.王以此發聲.兵未窺於境.秦之重賂必至於趙而反請和於王.秦既請和.韓.魏聞之.必盡重王.重王.必出重寶以一於王.則是王一舉而得三國之親.而秦益危矣.』
趙王曰:『善.』即遣虞卿東見齊王.與之謀秦.虞卿未及發.而秦使者已在趙矣.樓緩聞之.亡去.
秦圍趙.王使平原君入楚從親而請其救.平原君之楚.見楚王說以利害.日出而言.日中不決.毛遂乃按劍歷階而上.謂平原君曰:『縱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日中不決.何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與汝君言.汝何爲者.』毛遂按劍而前曰:『王之所以遇遂者.以楚國之眾也.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眾.王之命懸於遂之手矣.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里之地立爲天子.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強.天下莫能比而不能當也.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代之怨.趙之所羞而王不知恥焉.今合縱者爲楚不爲趙也.』楚王曰:『苟如先生之言.謹奉社稷以從.』楚於是遂出兵救趙.
趙孝成王時.秦圍邯鄲.諸侯之救兵莫敢擊秦.魏王使晉鄙救 趙.畏秦. 止於湯陰不進.魏使客將軍新垣衍間入邯鄲.令趙帝秦.此時魯連適游趙.會秦圍邯鄲.聞魏欲令趙尊秦爲帝.乃見平原君曰:『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請爲君責而歸之.』平原君曰:『勝請爲紹介.』魯連見新垣衍而無言.新垣衍曰:『吾視居此圍城之中.皆有求於平原君也.今觀先生之玉貌.非有求於平原君也.蜀爲久居圍城之中而不去乎.』魯連曰:『世以鮑焦爲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眾人不知爲一身.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權使其上.虜使其人.彼即肆然爲帝.過而遂逐於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者.吾不忍爲之人也.所以見將軍者.欲以助趙.』衍曰:『先生助之.將奈何.』
魯連曰:『吾將使梁及燕助之.齊.楚則固助之矣.』衍曰:『燕則爲請以從矣.若乃梁者.即吾乃梁人也.先生惡能使梁助之.』魯連曰:『粱未見秦稱帝之害故耳.使梁見秦稱帝之害.則必助趙矣.』衍曰:『秦稱帝之害何如.』連曰:『昔者.齊威王嘗爲仁義矣.率天下諸侯而朝周.周貧且微.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居歲余.周烈王崩.齊後往.周怒.赴於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東蕃之臣田嬰後至.則斬.」齊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爲天下笑.故生則朝周.死則叱之.誠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無足怪.』衍曰:『先生獨不見夫仆乎.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足而智不若耶.畏之也.』魯連曰:『嗚呼.梁之比秦.若仆耶.』衍曰:『然.』魯連曰:『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衍愕然曰:『亦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惡使秦王烹醢梁王.』連曰:『固也.待吾將言之.昔者.九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九侯有子而好.故獻之紂.紂以爲丑.醢九侯.鄂侯爭之強.辨之疾.故脯鄂侯.文王聞之.喟然而嘆.故拘之羑里之庫.百日欲令之死.易爲與人俱稱王.卒就脯醢之地.齊閔王將之魯.夷維子謂魯人曰:「子將何以待吾君.」魯人曰:「吾將以十太牢待子君.」夷維子曰:「子安取禮而來.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諸侯避舍.納管簽.攝袱抱幾.視膳於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聽朝也.」魯人投其簽.不果內.不得入於魯.將之薛.假途於鄒.當是時.鄒君死.閔王欲入吊.夷維子謂鄒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將倍殯.設幾北面於南方.然後天子南面吊.」鄒之群臣曰:「必若此.將伏劍而死.」故不敢入於鄒.鄒.魯之大夫.生則不能事養.死則不得賻禭.然且欲行天子之禮於鄒.魯.魯.鄒之臣不果內.今秦萬乘之國也.梁亦萬乘之國也.萬乘之國.交有稱王之名.見其一戰而勝.遂欲從而帝之.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彼將奪其所不肖而與其所賢.奪其所憎而與其所愛.又將使其子女讒妄爲諸侯妃姬.處梁之官.梁王安得晏然.而將軍又何得故寵乎.』於是.新垣衍起.再拜.謝曰:『吾請出.不敢復言帝秦.』秦將聞之.爲韓退軍五十里.

白話
蘇秦從燕國到了趙國趙國的先人和秦國是同一祖先,周繆王派造父帶兵攻打徐偃,就把趙城賜給了造父。於是趙氏世代都做晉國的大夫,他對趙王說:『我爲大王著想,不如讓人民安定閒適,不要多生戰事煩擾他們。而使人民得以安定的根本,首先就在於要選擇友好鄰邦。選擇的鄰邦合適,人民就能得到安定;選擇的鄰邦不合適,人民就一輩子不得安定。請允許我談談趙國的外患:齊國和秦國是趙國的兩大敵人,這是人民不得安寧的原因所在。
如果依靠秦國進攻齊國,人民就得不到安寧;依靠齊國進攻秦國,人民也得不到安寧。大王如能真正聽從我的話,那麼燕國一定會給你送上出產毛氈、裘皮,良狗、好馬的土地;齊國一定會送上產魚、產鹽的海邊土地;楚國一定會送上生長橘柚的雲夢之地洞庭湖一帶;還有韓國、魏國都可以把國內封地湯沐邑送給你;這樣大王的宗族親戚都可以得到封侯。從別國割取土地,得到財物,這是從前王霸不惜損兵折將而追求的東西;給宗族親戚封侯,就是商湯、周武王也得經過爭戰和拼殺才能爭取得到。如今大王毫不費力,唾手而得到這兩個好處,這是我祝願大王的事情。
如果秦軍沿軹道而下,南陽就會處於險境;再攻掠韓國,包圍周室,趙國自身也隨著會被削弱;秦國再占據衛國,奪取淇水,齊國就一定會臣服秦國。秦國的欲望既然已經得逞於山東六國,必然會發兵攻打趙國。秦兵渡過黃河,跨過漳水,占據番吾,就可以打到趙國的邯鄲城下了。這是我替大王擔憂的。如今,山東各國沒有比趙國更強的。趙國土地方圓二千里,擁兵數十萬,戰車千輛,戰馬萬匹,糧食可供數年用度。西有常山,南有黃河、漳河,東有清河,北有燕國。燕國本來就是弱國,不足爲慮。而在各諸侯國中,秦國最怕的就是趙國。然而,爲什麼秦國不敢發兵攻打趙國呢?是因爲怕韓國、魏國從後面攻打它,抄它的後路。因此,韓魏兩國是趙國南面的屏障。
秦國要進攻韓國、魏國就不同了。韓魏沒有名山大川可做屏障,只要一點點吞食,就能一直逼近韓魏兩國的國都。如果韓魏無力對付秦國,就必然臣服秦國。而韓魏臣服了秦國,秦國就掃除了進攻趙國的兩個障礙,沒有了後顧之憂,這樣禍患就會直接落到趙國頭上。這是我爲大王憂慮的。
我聽說古代的堯一開始沒有一點兒權勢地位,舜沒有尺寸之地,而後來都擁有了天下;禹聚集的人群不到一百人,而後來成爲諸候之王。商湯、周武王的士兵不足三萬,戰車不足三百輛,而後來都成爲天子。這實在是因爲他們都實施了正確的謀略。所以聖明的君主,對外要能判斷敵國的強弱,對內要能量才而用。這樣不用等到兩軍戰場對陣,就對雙方勝敗、存亡的可能性胸中有數了。豈能被眾人的閒言碎語所蒙蔽而糊裡糊塗地決策呢?我曾按照天下各國的地圖加以考察,發現天下諸侯的土地,相當於秦國的五倍;諸侯的兵力,是秦國的十倍。如果六國集中力量,一致向西進攻秦國,秦國必定被攻破。可如今各國卻甘願面西事秦。擊敗別人與被人擊敗,征服別人與被人征服,豈可同日而語?那些主張連橫的人,都想割讓諸侯的土地來與秦國講和。與秦國講和了,那些人就可以有高大的房屋,豪華的宮室,耳聽笙竿之音,一旦秦國來攻打,他們都不能與君主分憂。因此主張連橫的人整天拿秦國的權勢恐嚇諸候,以求分割土地。對此,希望大王深思熟慮。
我聽說聖明的君主遇事不疑惑,不聽信讒言,抵制流言蜚語,堵塞結黨營私之門。這樣,那些願意報效國家的賢能之臣才能爭相盡忠於君王。我爲大王著想,覺得不如聯合韓、魏、齊、楚、燕、趙六國的力量對抗秦國。讓各諸侯國的將相一齊到洹水來會盟,互相交換人質,殺白馬,共訂盟約。約定:如果秦國攻打楚國,齊國、魏國就各派精兵援助楚國,韓國斷絕秦兵糧道,趙國渡過黃河、漳水牽制秦軍,燕國把守常山之北;如果秦國攻打韓、魏兩國,那麼楚國就斷絕秦軍的後路,齊國派精兵進行援助,趙軍渡過黃河、漳水,燕國把守雲中;如果秦國攻打齊國,那麼楚國就斷絕秦的後路,韓國防守成皋,魏國堵住它的糧道,趙軍渡過黃河、漳水,指向博關,燕國派精兵進行援助;如果秦國進攻燕國,趙國就防守常山,楚國駐兵武關,齊軍渡過渤海今滄州,韓國、魏國派出精兵進行支援;如果秦國進攻趙國,那麼韓國就駐軍宜陽,楚國駐軍武關,魏國駐軍河外,齊軍渡過清河,燕國派出精兵進行支援。諸侯中有不遵守盟約的,其餘五國就共同討伐它。如果六國實行合縱聯盟對抗秦國,秦國就必然不敢出兵函谷關侵害山東六國了。這樣大王的霸業就成功了。』趙王說:『好!就聽你的。』
秦國在長平大敗趙軍後,又想攻打邯鄲城。趙國人都很害怕,紛紛東逃。
趙國派蘇代帶著重禮去遊說秦國的相國應侯范睢說:『武安君白起把趙括打敗了嗎?』應侯回答說:『是的。』『武安君又要攻取邯鄲嗎?』『是的。』
蘇代說:『一消滅了趙國,秦國就可以稱王於天下了。那武安君爲秦國東征西討,攻占了七十多座城池,在南面奪取了鄢郢、漢中,在北面戰勝了趙括率領的趙軍,即使是周公、召公、呂尚的功勳也不過如此。趙國一滅亡,秦國就可以稱王於天下了。武安君也會位比三公的,你能甘心位居他人之下嗎?
即使你不想位居武安君之下,也是不可能的了。秦國攻打韓國,圖謀攻占邢丘,圍困上黨,上黨的百姓都願意歸順趙國,而天下百姓不願意歸順秦國也很久了。如果秦國滅了趙國,那趙國北方的領土就歸入燕國,東面的領土歸入齊國,南面的領土歸人韓國、魏國。這樣一來,秦國就所得無幾了,而你得到的,又有多少呢?所以不如趁機讓趙國割地給秦國講和,不要讓武安君來得到這份功勞。』於是應候向秦昭王進言說:『秦兵打仗打得已經很疲憊了,請大王准許韓、趙兩國割地求和。』秦國就撤回了軍隊。趙王派趙赦去定條約待奉秦國,打算割讓六城給秦國。虞卿趙國的上卿對趙王說:『秦國攻打趙國,是因爲秦兵疲憊了才退軍的呢?還是秦軍的力量還能進攻,只是由於憐惜大王而不再進攻了?』趙王說:『秦軍攻打我國,已經竭盡全力了,一定是因爲打得太疲憊了才退軍的。』虞卿說:『秦國用其兵力攻打它所不能得到的,所以士兵疲憊了只好退軍。大王又割讓秦國力所不能取的城邑送給它,這是幫助秦國攻打自己啊。明年秦國又要求割地,大王還給不給呢?如果不割給它土地,那就會前功盡棄而且引來後禍;如果割給它土地,那就會沒有土地可給了。俗話說:「強者善於攻取,而弱者善於防守。」現在如果聽從於秦國,秦兵就可以不費力得到土地,這是使秦國強大而使趙國衰弱啊。以此有利於強大的秦國卻割削更衰弱的趙國,這樣的策略怎麼還能繼續推行!況且大王的土地有限,秦國的欲求卻無止境,以有限的土地去滿足無止境的欲求,其結果必然是沒有趙國了!』趙王的主意還沒有拿定,樓緩從秦國來,趙王就問他的意見如何。樓緩說:『不如把六城給秦國。』虞卿說:『我主張不給秦國土地,並不是不割讓土地給別人。秦國向大王索取六個城邑,而大王則把這六個城邑送給齊國。齊國,是秦國的死對頭,得到大王的六個城邑,就可以與我們聯合攻打秦國,齊王傾聽大王的計謀,不用等話說完,就會同意的。這樣,大王雖然把城邑送給齊國,卻能從秦國得到補償。這樣齊、趙兩國之間的深仇可以消除,又向天下表明趙國有能力做一番事業。大王以此發出號令,軍隊還沒等到達秦國的邊境,秦國的使者就會送上重重的禮物反過來向大王求和了。秦國請求和解了,韓國、魏國聽了就會敬重大王,敬重大王就一定會送上重寶與大王聯合。這樣一舉可以和韓、魏、齊三國結成聯盟,而使秦國更顯孤危了。』趙王說:『好。』就派虞卿向東去見齊王,和他一起謀劃攻秦。虞卿還沒有回來,秦國已經派使者到趙國求和了。樓緩得知這一消息,便溜走了。
秦軍圍攻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去楚國進行結盟,清楚國出兵相救。
平原君到了楚國,見到楚王向他說明合縱的利害關係,從早晨就談判,直到中午還沒有決定下來。毛遂這時手按劍柄,登階到了堂上,對平原君說:『合縱的利害關係有兩句話說明白了。現在從早晨就談合縱,到了中午還決定不下來,是什麼緣故?』楚王厲聲呵叱:『怎麼還不給我下去!我是跟你的主人談判,你來做什麼!』毛遂緊握劍柄走向前去說:『大王敢呵叱我,不過是依仗楚國人多勢眾。現在十步之內大王是不能依仗楚人多勢眾了,大王的性命控制在我的手中了。我的主人就在面前,當著他的面你爲什麼這樣呵叱我?況且我聽說商湯曾憑著七十里方圓的地方統治了天下,周文王憑著百里大小的土地使天下諸侯臣服。如今楚國有土地方圓五千里,軍隊白萬,這是稱霸天下的資本啊。以楚國的強大,天下沒有能與它相比,能抵擋得了的。
秦國的白起,不過是個毛孩子罷了,他帶著幾萬人的部隊,發兵與楚國交戰,第一戰就攻開了鄢城、郢都,第二戰燒毀了夷陵,第三戰進攻了楚國的宗廟,使大王的先祖受到了極大的侮辱。這是楚國百世不解的怨仇,連趙王都感羞恥,可是大王卻不覺得羞愧。合縱聯盟可不是爲了趙國,而是爲了楚國啊。』
楚王說:『的確象先生所說的那樣,我一定竭盡全國的力量履行合縱盟約。』
楚王於是派兵援救趙國。
趙孝成王時,秦兵圍攻邯鄲,各諸侯國派出的救兵都不敢向秦軍進攻。
魏王派晉鄙領兵救趙,因爲害怕秦軍,到湯陰就停下來不走了。魏國又派不是魏國人卻做了魏國將軍的新垣衍偷偷地進入了邯鄲城,讓趙國尊秦王爲皇帝。當時魯仲連也是戰國時有名的縱橫家恰好客居趙國,碰上秦軍圍邯鄲,聽說魏將叫趙尊秦爲帝,就去見平原君說:『魏國人新垣衍在哪裡?讓我替你責備他一頓,讓他回魏國去。』平原君說:『那就讓我把他介紹給你吧。』魯仲連見到新垣衍,一言不發。新垣衍說:『我看住在這個被圍城池中的人,都對平原君有所求。今天我看先生的模樣,並不象是對平原君有什麼要求,可是爲什麼老呆在這圍城中不走呢?』魯仲連說:『世人都認爲鮑焦不是從容死去的,這種看法不對。現在只有沒有見識的人才僅僅爲個人打算。秦國是個不講信義、窮兵默武的國家,用權詐之術驅使士人,又象對待奴隸一樣役使它的人民。如果秦王毫無顧忌地做了皇帝,就會以暴虐手段統治天下,那麼我只有跳東海自殺了,我決不願做秦國馴服的臣民。我之所以來見將軍,是因爲我想爲趙國出點力啊。』新垣衍說:『先生怎樣出力幫助趙國呢?』魯仲連說:『我要叫魏、燕兩國出力幫助它,因爲齊、楚就必須答應相救了。』新垣衍說:『燕國麼,我可以設法說服,至於魏國,我就是魏國人,先生怎麼能使魏國幫助趙國呢?』魯仲連說:『魏國不幫助趙國是因爲魏國沒有看到秦稱帝後的害處啊;如果魏國看到這個害處,那一定會幫助趙國的。』新垣衍問:『秦國稱帝的害處是怎樣的呢?』魯仲連說:『從前齊威王曾經實行仁義,倡導天下諸侯去朝見天子。那時周王室既貧又弱,諸侯都不肯去朝見,只有齊王單獨去。過了一年多,周烈王死了,諸候都去弔喪,齊使最後才到。周室大臣發怒了,在給齊國的訃告裡說:「周烈王逝世,新天子罷朝守喪,齊國的大臣田嬰最後才到,應該斬了他!」齊威王看了勃然大怒,說:「呸!你娘原來是個婢女啊!」終於成了天下笑柄。所以周烈王活著的時候,齊王獨自去朝拜,周天子死了,就破口大罵,這實在是由於忍受不了天子的苛求啊。秦王既然尊爲大子,這樣的苛求也是理所當然,不足爲怪。』新垣衍說:『先生難道沒見過那些僕人嗎?十個僕人要聽命於一個主人,難道是力氣、才智趕不上主人嗎?是因爲害怕主人呀!』魯仲連說:『然而魏國對於秦國,也象奴僕嗎?』新垣衍說:『對。』魯仲連說:『既然這樣,我就叫秦王把魏王剁成肉醬。』新垣很吃驚,說:『咳,先生的話也太過分了吧!你又怎能叫秦王把魏王剁成肉醬呢?』魯仲連說:『當然能。你聽我慢慢給你講。從前九候、鄂侯、文王,是商紂王的三個諸候,其中九侯有個女兒很漂亮,因此進獻給紂王,紂王卻嫌她丑,就把九侯剁成肉醬。鄂侯極力地爲他辨護,話說得激烈些,鄂侯也被殺了,曬成肉乾。文王聽說了這件事,只是嘆嘆氣,就被抓起來關進羑里的監牢裡,關了一百天,想要把他殺死。爲什麼同樣具有稱帝的條件,其中卻有人終於落得被做成肉乾肉醬的下場呢?齊閔王要到魯國去,夷維子問魯國人:「你們準備怎樣款待我們的國君呢?」魯國人說:「我們準備用牛、羊、豬各十頭來款待你們的國君。」夷維子說:「你們從哪兒找來這樣的禮節接待我的君主呢?我那國君,是天子的身份。天子出來視察,諸侯都得讓出自己的宮室,交出鑰匙,還得象僕人一樣,撩起衣襟,端著几案,站在堂下侍侯吃飯,天子吃完了,他們才退下來聽政。」魯國人一聽就立即鎖上城門,不讓他們一行入境。齊閔王進不成魯國,又準備到薛國去,路過鄒國,恰好鄒國國君新死,齊閔王想去弔喪。夷維子對鄒國新君說:「天子來弔喪,主人一定要把靈柩轉個方向,坐南朝北,好讓天子南面致吊禮。」鄒國的群臣說:「一定要這樣做,我們就自刎而死,決不受辱!」因此齊閔王也不敢進入鄒國。鄒國和魯國的臣子們,活著的時候,輪不到在天子跟前當差,死後也不能按照隆重的儀式盛斂。然而齊閔王想叫他們用對待天子的禮節來侍奉自己,當然也辦不到。
如今秦國和魏國都是擁有萬輛戰車的大國,誰都可以稱王。可魏國僅僅看到秦國打過一次勝仗,就想尊秦爲帝。如果秦王真的稱帝了,就要變動諸侯的大臣,他將撤換他認爲不行的人,而提拔他認爲能幹的人,他還要把自己的女兒和那些善說壞話的小妾,嫁給諸侯做妃嬪。這種人一旦進入魏王宮中,魏王怎麼能平安地生活呢?而將軍又靠什麼保住原來的尊貴地位呢?』於是新垣衍站起身來,再次拜謝:『請允許我告辭,再不敢提尊秦爲帝的事了。』
秦國將領聽說這件事後,隨即退兵五十里。
按語
蘇秦說服趙王,用的是利誘的策略。趙王如果聽從蘇秦的計謀,就會得到『割地包利,封侯貴戚』的好處。有這樣的誘惑,趙王能不言聽計從嗎?而趙原韓、魏做爲鄰邦,『唇亡齒寒』,具有同樣的利益,所以它們的聯盟是必需的。中國與朝鮮之間也是如此,所以當年我們才會全力以赴地抗美援朝。
毛遂自薦的故事盡人皆知,一般都讚許毛遂的勇氣和智慧。他使楚王出兵救趙,實質上是威逼、脅迫,近於無賴:不答應聯盟嗎?你的性命可掌握在我的手裡!這是毛遂式的談判手段。難怪平原君感嘆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現在坐在談判桌旁的人無論是談政治、談停火,還是談生意,不妨也運用一下這種手段,且看效果如何?
而秦國的相國應侯范睢爲了個人名位、一已之私就壞了國家大事,任用這樣的人當政,秦王難逃用人不明之責。范睢之輩在今天數量仍舊不少,貽國害民,那些『治人』
的單位對此該有警醒。與范睢相對照,那些面對齊閔王的淫威卻保持國家尊嚴的鄒魯之臣令人敬佩,要做人,我輩當學他們。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