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吳(二)

反經(長短經)作者:趙蕤發佈:華夏士子

2021-8-26 00:49

後曹公入荊州.劉琮舉眾降.
初劉表死.魯肅進說曰:『夫荊楚與我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裏.士人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並慰勞軍中用事者.說劉備使撫養表眾.共拒曹操.』
肅未到.琮已降也.

操得其水軍船.步卒數十萬.吳將士聞之皆恐.孫權延見群下.問以計策.議者咸曰:『曹公豺虎也.託名漢相.挾天子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距操者.長江也.令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沖鬥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周瑜曰:『不然.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將軍以神武之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裏.精兵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
請為將軍籌之:今使北土已安.操無內憂.能曠日持久.來爭疆場.又能與我校勝負於舟楫可也.今北土既未安.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蒿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
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擒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唯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
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時權軍柴桑.劉備在樊.曹公南征劉表.會表卒.子琮舉眾降.先主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率其眾南行.為曹公所追破.劉備至夏口.諸葛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孫將軍.』遂見.說曰:『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州荊.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爭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壯無日矣.』權曰:『苟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狀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得復而為人築下.』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莊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所將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騎一日一夜行三百裏.此所謂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編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人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權大悅.即遣周瑜.魯肅等隨亮詣先主.併力拒曹公也.

白話
後來曹操進入荊州,劉琮率眾投降。
起初,劉表剛死,魯肅進言勸說孫權道:『荊、楚之地與我們相鄰、河流連接北方,外面環繞長江、漢水,內部聳立着崇山峻岭,象金城一般堅固。
沃野萬裏,百姓富足。如果把它據為己有,這真是成就帝業的資本。我魯肅請求奉命前往安慰劉表的兩個兒子,慰勞他們手下的軍將,並勸說劉備讓他安撫劉表的部眾,共同抗擊曹操。』魯肅還沒趕到,劉琮已經投降了曹操。

曹操獲得了他的水軍步兵數十萬人,東吳將士聞訊都很慌恐。孫權召見部下,詢問計策。參予議論的都說:『曹操本是個豺狼一樣的人,然而他卻託名漢朝的丞相,挾持天子以征伐四方,動輒以朝廷為藉口,現在如果抗拒他,事情不會很順利。況且對將軍來說,可以藉以抗拒曹操的,唯有長江,現在曹操已經奪得荊州,佔領了它的全部土地,劉表所創建的水軍,大小戰船數以千計,曹操將其佈置於江邊,再調動步兵,水陸齊下,這便與我共同佔有了長江天險。至於雙方兵力的多寡,又根本不可相提並論。所以依我們的愚見,最好還是歸順他。』周瑜說:『不對。曹操雖然託名是漢朝的丞相,其實是漢朝的亂賊。將軍英武過人、才能卓越,又依仗父兄遺留的基業,割據江東,佔地數千裏,軍隊精悍,物資充足,英雄豪傑都願跟隨你干一番事業,所以應該立志橫行天下,為漢朝掃除污穢。況且曹操是自己來送死,怎可歸順於他?諸將軍允許我分析一下形勢:現在假使北方已經穩定,曹操沒有內患,他可以曠日持久地和我們在戰場上較量,在此情況下,他才能夠同我們一決勝負。而現在北方並未平定,況且還有馬超、韓遂活躍在關西,成為曹操的後患。再說舍下鞍馬,操起舟楫與吳越的人爭鬥本來就不是中原人的特長。現在又正值寒冬,馬無草料,驅使中原的戰士跋山涉水來到江南水鄉,他們不習水土,必生疾病。以上幾個方面都是用兵的大忌,而曹操竟然都冒然做了。將軍擒獲曹操的機會就在今天。我請求帶領精兵三萬,進駐夏口,保證替將軍打敗曹操孫權說:『這個老賊旱就打算廢漢自立了,只是顧忌袁紹、袁術、呂布、劉表和我。現在他們幾位都已被消滅,只有我還在,我和老賊勢不兩立。你認為應當抗擊他很合我意,這是上天把你送給我的呀!
當時,孫權的軍隊駐紮在柴桑,劉備駐紮在樊城。曹操南征劉表,正遇劉表病逝,劉表之子劉琮率部眾投降了曹操。劉備還不知道消息。曹操率軍突然到來,到了宛城,劉備才得知。劉備於是率領手下人南逃,被曹軍追殺打散。劉備跑到夏口,諸葛亮說:『情況很危急了,請讓我去向孫權求救。』
見到孫權,諸葛亮勸說孫權道:『將軍在江東起兵,劉豫州也在漢南興兵,共同和曹操爭奪大下。現在曹操消滅北方大敵的事情,已經基本上完成,又接着攻陷荊州,威震四海。英雄沒有了施展才能的地方,所以劉豫州逃到了夏口。將軍可以估計一下自己的力量然後再決定:假如憑吳、越之地的人馬不能與中原的曹軍抗衡,那又為什麼不放下武器,臣服於曹操呢!現在將軍你表面上假託服從的名義,內心卻是猶豫不決。情況危急卻難以決斷,我看大禍就要臨頭了。』孫權說:『象你所說,劉豫州為什麼不去臣服曹操呢?』
諸葛亮說:『田橫不過是齊國的一個武士,尚能貞守氣節不受屈辱,何況劉豫州作為皇室後裔,是蓋世的英才,賢士仰慕他,有如江河歸大海。假如事情不能成功,這是天意,怎麼能再去臣服曹操呢!』孫權十分激動地說:『我不能拿着整個東吳的土地和十萬將士受制於他人!我決心已定,除了劉豫州再沒有誰能與我共同抗擊曹操了。不過劉豫州剛剛戰敗,怎麼能抗擊這個強敵呢?』諸葛亮說:『劉豫州雖然在長扳戰敗,但現在返回的士兵連同關羽的水軍計有精兵上萬人,劉琦聚集的江夏邵的士兵也不下萬人。曹操的軍隊,遠道而來,肯定很疲憊,聽說他為了追擊劉豫州,輕騎一天一夜走了三百多裏,這就是所謂「強駑之末,穿不透魯縞」的情形。所以兵法忌諱這樣做,說這樣勢必使戰將遭受失敗。再者,北方人不熟悉水戰,而且荊州的百姓歸附曹操,完全是迫於武力,而非心悅誠服。現在將軍如果的確能派遣猛將率領數萬士兵,和劉豫州齊心協力,打敗曹操是必然的。曹軍一旦戰敗,勢必返回北方。這樣荊州和東吳的力量就會增強,鼎足而立的局面就形成了。成敗的關鍵就在今天。』孫權十分高興,當即派周瑜、魯肅跟諸葛亮去拜見劉備,協手共同抗擊曹操。
按語
中國古代多縱橫遊說之士,他們不但有遠見卓識,更是伶牙利齒。即使是做一名普通臣子,假如沒有一副三寸不爛之舌便難以立足於朝堂之上。周瑜的此番進諫便是【三國志】中有名的一篇宏論。他通過分析當前形勢、敵我利弊,堅決地提出了抗曹的主張。
周瑜的觀點沒有隨波逐流,加之論證嚴密、氣勢滔滔,自然增強了說服力。供職於商場政界的人士如果具備了好的口才及應變能力無疑是如虎添翼,競爭實力大增。而做為上級的孫權亦有自己的領導藝術,他有自己的主張卻不獨斷專行,而是廣泛徵求屬下意見,聽到周瑜的見解合乎自己的心意便隨即表明態度,並對他大加讚賞,既給了別人表現的機會,使其自尊心得到滿足,又顯示出自己絕非庸碌之輩,真是一舉兩得。看來領導者把握了人的心理也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周瑜等水軍三萬.與劉備併力距曹公.用黃蓋火攻策.遂敗曹公於赤壁.
初一日交戰.曹公軍破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狀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沖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蓋又預備走舸.各系火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去北軍二裏余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至如箭.飛埃絕焰.燒盡北船.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焰漲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瑜率輕銳尋繼其後.雷鼓大進.曹操留曹仁等守江陵.逕自北歸.瑜又進南郡.與曹仁相對.仁遂退.
曹公敗.徑北還.權遂虎視江表.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曰:『今曹操新衄.方憂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曹.北方可圖也.』權許之.會瑜卒.不果.

白話
周瑜等統率水軍三萬和劉備合力對付曹操,他們採用了黃蓋的火攻之計在赤壁戰勝了曹操。
第一天交戰,曹操的軍隊敗退回到江北紮營。周瑜的軍隊在長江南岸,周瑜的部將黃蓋說:『現在敵兵眾多,我軍人少,很難長久與他們打下去。
但我看曹操的軍隊正連接戰船,船與船首尾相連,可以用火燒它讓他們逃跑。』周瑜於是抽調幾十艘戰船,載滿柴單,在裏面澆上油,用帷幕裹上,上邊懸掛牙旗。黃蓋先寫信給曹操,騙他說要來投降,黃蓋又準備了快船,分別系在火船之後。於是艦船一個接一個地向江中駛來。曹操的官兵都在伸長脖子觀望,指指點點地說黃蓋前來投降。船隊距離北方曹軍戰船二裏多,一起點火。火勢猛烈,風勢強勁,戰船如飛,塵土飛揚,烈焰滾液。曹軍戰船全部燒毀,大火燒到了江岸上的營盤,一時間,濃煙大火四處漫延。曹軍人馬被燒死、淹死無數。周瑜率輕騎、精兵馬上緊隨其後,擂鼓助威,大舉進兵。曹操留下曹仁據守江陵,自己沿小路向北方潰逃。周瑜又進軍南邵與曹仁交戰,曹仁於是棄城而退。

他們採用了黃蓋的火攻之計在赤壁戰勝了曹操。曹操失敗之後回到北方,孫權便稱霸於長江一帶。當時,劉璋作益州牧,正遇到境外張魯的侵略,周瑜便去京口拜見孫權說:『現在曹操剛遭到失敗,正擔心自己內部不穩,無力與將軍交戰。我請求和奮威將軍孫瑜一起發兵襲取蜀地,奪得蜀地後再吞併張魯,然後留下奮威將軍堅守其他,以便與馬超互為外援。我回來和將軍佔據襄陽,窘迫曹操,這樣北方就可以圖謀了。』孫權表示同意。可是周瑜不幸去世,這個理想未能實現。

初.周瑜薦魯肅才宜佐時.權即引肅對飲曰:『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
孤承父兄遺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之.』肅對曰:『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猶曹操不可卒除.將軍為計.唯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及是平一江滸.稱尊號.臨壇顧謂公卿曰:『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
議曰:陸士衡稱孫權:執鞭鞠躬.以重陸公之威.悉委武衛.以濟周瑜之師.卑宮菲食.以豐功臣之賞.披懷虛己.以納謀士之算.屏氣侷促.以伺子明之疾.分滋損味.以育凌統之孤.是以忠臣盡竟其能.志士鹹得肆力.而帝業固矣.』黃石公曰:『賢人之政降人以體.聖人之逐降人以心.體降可以圖始.心降可以保終.降體以體.降心以心.』由此觀之.孫權『執鞭鞠躬』.降體者也.『披懷虛已』.心降者也.善始.令終不亦宜乎.

白話
當初周瑜大力推薦魯肅,認為他的才能可以擔當輔佐君王之任。孫權當即召見魯肅並與他對飲。孫權說:『現在漢朝衰弱,天下大亂,我繼承父兄的遺業,想建立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功績。你既然屈駕來到我這裏,將怎樣幫助實現這個願望呢?』魯肅回答說:『從前漢高祖一心想擁戴義帝而不能如願,原因在於項羽從中破壞。現在曹操就象從前的項羽,將軍怎麼能成為當世的齊桓公、晉文公呢?我私下認為,漢朝不會再復興,曹操也不能一下子除掉。我覺得對於將軍,只可佔據江東,靜觀天下的形勢變化,先保持住這塊地盤也就不錯了。然後打出帝王的旗號以謀取天下,這是漢高祖的功業啊!』等到現在,孫權平定了長江沿岸,建立了自己的尊號,他登上祭壇對眾公卿說:『從前魯肅曾經談到過現在的形勢,可以說是明察事情的形勢啊!』
陸機稱讚孫權以執鞭駕車、鞠躬示敬的禮節來增強陸遜的威信;靠把兵權全部交給周瑜,來協助周瑜的軍事行動;自己省吃儉用來增多功臣的獎賞;敞開胸懷虛心納言,以接受謀士的計策;屏息靜氣,蹲在牆跟兒,來看護呂蒙的病情;吃着普通的飯菜,以便能撫養凌統的遺孤。因此,忠臣爭相盡效他們的才幹;志士都竭盡全力為他效勞,因而帝王的基業就穩固了。黃石公說:『賢人之政,因他的英明而使臣下能盡忠職守;聖人之政,因他的仁德而使臣下心悅誠服,能夠心甘情願地為他效命。盡忠職守,眾心一致可共謀霸業;心悅誠服,萬民所仰可永保基業。降服人靠的是明達幹練,降服心靠的是仁愛真誠。由此看來,孫公能『執鞭鞠躬』,可以招納良臣;『披懷虛已』,可以使眾心歸己。有了良好的開端,那麼它的結果也就不容置疑了。
按語
魯肅初見孫權,就發表了自己對天下形勢的看法。後來張昭得知,便責怪魯肅不夠謙遜,講了不少誹謗他的話,並說其年輕粗魯,不可重用。但孫權並不介意,且更加器重魯肅,其賢明真乃帝王少有。陸機稱孫權『居帝王之位而虛懷若谷』,也有人說:『賢人執政以體降體,而聖人則以心降心。』孫權『執鞭鞠躬』是『降體』,『披懷虛己』是『降心』,因而他能夠善始善終。由此看來領導者理應借鑑此法,以孫權為表率。

黃武元年.魏使大司馬曹仁步騎數萬向濡須.濡須督朱桓破之.
初.曹仁欲以兵襲取中洲.偽先揚聲欲東攻羨溪.朱桓分赴羨溪.既發卒.而仁奄至.諸將業業.各有懼心.桓喻之曰:『凡兩軍交戰.勝負在將.不在眾寡.諸君聞曹仁用兵孰與桓耶.兵法所以稱客倍而主人半者.謂俱在平原.無城池之守.又謂士眾勇怯齊等故耳.今仁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裏步涉.人馬疲睏.桓與諸將共據高城.南臨大江.北背江陵.以逸待勞.為主制客.此百戰百勝之勢也.』桓因偃旗鼓.外示虛弱以誘致仁.仁果遣子泰攻濡須城.分遣諸將襲中洲.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泰等退.桓遂梟其諸將也.
七年.又使大司馬曹休騎十萬至皖城.迎周魴.魴欺之.無功而返.
吳鄱陽太守周魴譎誘曹休.休迎魴至皖城.知見欺.當引軍還.自負眾盛.邀於一戰.朱桓進計於元帥陸遜日:『休本以親戚見任.非智勇名將也.
今戰必敗.敗.必走.走當由夾石.掛車.此兩道地皆厄險.苦以萬兵柴路.則彼眾必盡.而休可生虜.臣請將所部以斷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勝長驅.進取壽春.割有淮南.以窺許.洛.此萬代一時.不可失也.』
權先與陸遜以議.遜以為不可.故計不施行也.

白話
黃武元年,魏國派大司馬曹仁率步兵、騎兵數十萬進軍濡須,濡須守將朱桓擊敗曹軍。
當初,曹仁要進兵攻打中州,假裝先揚言,要東進攻打羨溪。朱桓被派往羨溪。朱桓出兵,曹仁大軍已經開到羨溪。眾多將領都戰戰驚驚,很是慌張。朱桓分析道:『一般兩軍交戰,勝敗在戰將,而不在軍隊的多少。諸位說我和曹仁相比,在用兵上誰優誰劣?兵法上有客方兵力超過主方一倍的說法意謂主方猶可獲勝,這指的是雙方都在平原上,沒有城池可以據守,又指在雙方士卒的鬥志相當的情況下。現在曹仁已經不是有智有勇的主帥,加上他的士卒非常膽怯,又是步行上千裏,人困馬乏。我和各位將軍共同據守高城,南面是險要的長江,北靠山陵,以逸代勞,以主制客,這是百戰百勝的形勢。』朱桓於是偃旗息鼓,對外造成空虛軟弱的假象,以此引誘曹仁。
曹仁果然派他的兒子曹泰來攻打濡須城,派眾將領去攻打中州。中州是將士家小所在的地方。曹泰等人一退兵,朱桓於是便開始攻打曹仁諸將。

黃武七年之後,魏又派大司馬曹休率兵十萬到達皖城,吳都陽太守周魴誘騙曹休,使他迎周魴入皖城。後來曹休才知被騙,只好無功而返。
東吳鄱陽太守周魴,詐降引誘曹休,曹休帶兵迎接周紡。曹休一到皖城知道已被周魴欺騙,應當帶兵返回。可他自恃兵力強大,主動要求打一仗。
朱桓向元帥陸遜獻計說:『曹休本來是憑着親戚關係被重用,並不是有智有勇的名將。現在打起來一定會戰敗,戰敗就一定會逃跑。逃跑時理當取道夾石、掛車兩條路。這兩條路十分險要。如果用一萬精兵沿小道前往伏擊,他的軍隊就會全部被消滅,曹休也會被生擒活捉。請讓我帶領所屬部下去攔截他,如果承蒙上大的神威能夠消滅曹休,就可以乘勝長驅直人,進兵攻取壽春,割據淮南,伺機攻打許都和洛陽。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不能失去啊!
孫權先和陸遜商量,陸遜認為不能。所以,這個計策沒能施行。

至權薨.皓即位.窮極淫侈.割剝蒸人.崇信奸回.賊虐諫輔.晉世祖令杜預等代吳滅之.
議日:昔魏武候浮西河.顧謂吳起曰:『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
吳起對曰:『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君.左河濟.右太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仁政不修.湯放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今孫皓席父祖築資.有天阻築固.西距巫峽.東負滄海.長江判其區宇.峻山帶其封域.地方幾萬裏.荷戟將百萬.而一朝棄甲.面縛於人.則在德之言為不刊之典耶.何為其然.陸機日:『【易】曰:「湯武革命順乎天.」【玄】曰:「亂不極則理不形.」言帝王之因天時不少地利.
【易】曰:「王候設險以守其固.」言國之恃險也.又曰:「地利不如人和.在德不在險.」言守之由人也.吳之興也.參而由焉.孫卿所謂「合其參」者.及其亡也.恃險而已.』婁敬曰:『周之衰也.分而為兩.天下莫朝.周不能制.非其德薄也.形勢弱也.』由此觀之.國之興亡亦資險.云:非唯在德而已矣.

至晉永嘉中.中原喪亂.晉元帝復渡江.王江南.宋齊.梁.陳皆都焉.
此吳國形也.

白話
孫權死後,孫皓繼位,他驕奢淫逸,殘忍暴虐,崇信奸臣,致使賊人肆虐,左右朝政。晉世祖命杜預等發兵吳國,取而代之。
從前魏武候渡西河時對吳起說:『山河險要堅固,這是魏國的寶貝啊。』
吳起回答說:『從前三苗氏左有洞庭湖,右有彭蠡湖,卻不修仁義道德,因而被禹滅掉。夏桀左有黃河、濟水,右有太華山,伊闕在它的南面,羊腸在它的北面,但不行仁政,因而被商湯放逐。因此說,在政德,不在山河險要。』
現在孫皓承襲父輩祖先留下來的基業,有天險作堅固的屏障,西鄰巫峽,東臨大海,長江分劃了它的疆域,崇山峻岭封住邊境,土地方圓幾萬裏,擁兵百萬。然而,一時間卻束手就擒。這樣說,國家的穩固在於政德的說法難道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嗎?這是為什麼呢?陸機說:『【周易】裏講:「湯武的變革是順應了天意。」楊雄在【太玄經】中說:「亂政不發展到極點就形成不了治理的形勢。」這是講帝王治理國家順應天時不如憑藉當時的形勢。
【周易】說:「君王、諸侯設置險阻來守護他的國家。」這是說國家的穩固可以仰仗天然的險阻。又說:「地利不如人和,國家的穩固在於政德而不在於地勢險要。」這是說能否守護住國家在於統治國家的人。東吳的興起,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的原因都有。這就是孫卿所說的「合其三」。它的滅亡,則是由於單純依靠自然險阻的原因。』婁敬說:『周室衰微,分出東周,天下諸侯從此不再朝拜,周王室並不能控制。這並非周王室的政德減少了,而是它的統治能力減弱了的緣故。』因此說來,國家的興盛和衰亡有時也依據有無險阻,也就是說不光在政德卯何。

到了永嘉中年,中原發生戰亂,司馬睿又渡過長江在江南建立東晉。以後的宋、齊、梁、陳都建都於此。這便是吳國的概況。
按語
得天下難,失天下易。吳國最終還是亡於司馬氏之手。縱觀歷史,各朝的滅亡幾乎都是由於不能繼承創業時期的勵精圖治,白白地坐享其成,其結果自然是一觸即潰。
可見,成功之後最大的敵人就是驕傲,一旦滿足於現狀而不思進取,形勢便會急轉直下,不可挽回。
至此,從英布謀反到孫皓亡國,吳越這片土地就歷了種種進退興廢,滄桑變化。
曹魏是三國的主角,曹操更是主角中的主角,他『挾天子以令諸候。東討西伐、南征北戰,可謂出盡了風頭,至今仍令人讚嘆想慕不已。可是,他的子孫不爭氣,一代不如一代,祖宗的基業終於拱手讓給了司馬氏父子。這不能不引起今人的反思和回味。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