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6 18:15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吳曰:恕者反己之謂.⊙恕:儒家的倫理範疇之一,即推己及人。用孔子的話來說,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親不能孝.有子而求其報.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順.非恕也.士能明於三恕之本.則可謂端身矣吳曰:端身正己也.己正而正人不爲過矣.⊙端身:正身,使行爲端正.』
白話譯文
孔子說:『君子有三恕:有國君而不能侍奉,有臣子卻要役使,這不是恕;有父母不能孝敬,有兒子卻要求他報恩,這也不是恕;有哥哥不能尊敬,有弟弟卻要求他順從,這也不是恕。讀書人能明了這三恕的根本意義,就可以算得上行爲端正了。』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不可不察也.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教:指教育自己的子孫.死莫之思也.有而不施.窮莫之救也.故君子少思其長則務學.老思其死則務教.有思其窮則務施.』
白話譯文
孔子說:『君子有三種思慮,是不能不深察的。小時候不愛學習,長大後就沒有技能;年老不教導子孫,死後就沒人思念;富有時不願施捨,窮困時就沒人救濟。所以君子年少時想到長大以後的事就要努力學習,年老了想到死後的事就要好好教導兒孫,富有時想到窮困就要致力於施捨。』
伯常騫⊙伯常騫:春秋人物。【晏子春秋·內篇問丁】作『柏常騫』。自稱『騫,周室之賤史也。』孫星衍云:『【家語】作「吏」,非。』問於孔子曰:『騫固周國之賤吏也.不自以不肖.將北面⊙北面:古代臣屬、晚輩面朝北,恭敬的行敬拜之禮。以事君子.敢問正道宜行.不容於世王曰:正道宜行.而出莫之能貴.故行之則不容.隱道宜行.然亦不忍王曰:世亂則隱然以道爲行者.然亦不忍爲隱事..今欲身亦不窮吳曰:謂能容也.道亦不隱.爲之有道乎.』孔子曰:『善哉子之問也.自丘之聞.未有若吾子所問辯且說也王曰:辯當其理.得其說矣.⊙辯且說:思辨和論證在理。『辯』、『說』是中國古時的邏輯名詞,指思辨和論證。【荀子·正名】:『實不喻然後命,命不喻然後期,期不喻然後說,說不喻然後辯。』.丘嘗聞君子之言道矣.聽者無察.則道不入王曰:言聽者不明察道.則不能入也.奇偉不稽⊙奇偉不稽:奇偉,奇特怪異。稽:考證.則道不信王曰:稽.考也.聽道者.不能考校其奇偉.則道不見信.此言苟非其人.道不虛行.又嘗聞君子之言事矣.制無度量⊙度量:此指標準。.則事不成.其政曉察⊙曉察:曉察,明察。此處有過於苛刻的嚴細審查.則民不保王曰:保.安也.政太曉了分察則民不能安矣.又嘗聞君子之言志矣.𡬺延章曰:𡬺.㓻之訛也.㓻.剛也折者不終王曰:𡬺則折矣.不終其性命矣.⊙㓻折者不終:㓻,即罡,gāng,四庫、同文本作『剛』。罡折,剛正不阿,敢於當面指正別人的過失。不終,不得善終.徑易者則數傷王曰:徑.輕也.志輕則數傷於義矣.⊙徑易者則數傷:輕易改變志節的人,則屢屢損害道義.浩倨者則不親王曰:浩倨.簡略不恭.如是則人不親矣.就利者則無不敝王曰:言好利者.不可久也.又嘗聞養世⊙養世:安身處世。之君子矣.從輕勿爲先.從重勿爲後王曰:赴憂患從勞苦.輕者宜爲後.重者宜爲先.養世者也.見像⊙見像:見,xiàn,像,法。見像,推行法令而勿彊王曰:像.法也.見法而已.不以彊世也.陳道⊙陳道:陳道,布道,陳述道義而勿怫王曰:怫.詭也.陳道而已.不與世相詭違也.⊙怫:一說通『悖』,一說憤怒,怫然.此四者.丘之所聞也.』
白話譯文
伯常騫問孔子說:『我本是周朝一個卑微的官吏,自以爲還不算很差,願意恭敬地拜君子爲師,向您請教學習:如果遵循正道,適宜於道義而行,卻不被世人所容;如果隱藏正道,適宜於世俗而行,這樣我又於心不忍。我既想不讓自己陷入困境,也不想隱藏正道,有什麼辦法能做得到呢?』
孔子說:『您提出的問題很好!在我所見所聞中,還沒有人像您提出的問題如此深刻而富有哲理。
我曾聽說,君子言說「道」,如果聽者不能明察通曉『道』的根本,即察其所安,就不會把握「道」;如果言說的都是些奇特怪異無法查考之事,「道」就不會被人相信。
我又曾經聽說,君子言說國家政事,如果制度上沒有明確的標準,國家要行使的政事,往往就做不成;但是,政治制度過於繁瑣苛刻,百姓就會感到不安。
我還曾經聽說,君子談說志向,剛直不阿的人,往往難以壽終;輕易改變志節的人,屢屢損害道義。傲慢不恭的人,沒人親近;一味追逐私利的人,無不遭到失敗。
我還曾經聽說,善於安身處世的君子,遇到憂患和勞苦之事,輕微的不爭先,繁重的不落後。推行法令時,不強迫世人接受,布道不會違逆於世。
這四個方面,就是我孔丘所聽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