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弟子行第十二(一)

孔子家語作者:孔子,弟子發布:華夏士子

2021-10-6 18:29

衛將軍文子王曰:衛卿.名彌牟也.吳曰:將軍.衛卿名也.文子彌牟.⊙文子:衛國公卿,名彌牟.問於子貢曰:『吾聞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詩書.而道之以孝悌.說之以仁義.觀之以禮樂.然後成之以文德.蓋入室升堂者.七十有餘人吳曰:造道之多.凡七十二人.其孰為賢.』子貢對以不知.

白話譯文
衛國的將軍文子問子貢說:『我聽說孔子教育弟子,先教他們讀【詩】和【書】,然後教他們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道理。講的是仁義,觀看的是禮樂,然後用文才和德行來成就他們。大概學有所成的有七十多人,他們之中誰更賢明呢?』子貢回答說不知道。

文子曰:『以吾子常與學賢者也.不知何謂.』子貢對曰:『賢人無妄王曰:賢人無妄.舉動不妄.吳曰:謂賢人舉動不妄.知賢即難.故君子之言曰:「知莫難於知人.是以難對也.」』

白話譯文
文子說:『因為你常和他們一起學,也是賢者,為何說不知道呢?』子貢回答說:『賢能的人沒有妄行,了解賢人就很困難。所以君子說:「沒有比了解人更困難的了。」因此難以回答。』

文子曰:『若夫知賢莫不難.今吾子親游焉.是以敢問.』子貢曰:『夫子之門人蓋有三千就焉⊙蓋有三千就焉:三千,【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作『三就』,指在孔子門下求學的弟子,成就有上、中、下三等.賜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白話譯文
文子說:『對於了解賢人,沒有不困難的。現在您本人親身在孔子門下求學,所以敢冒昧問您。』子貢說:『先生的門人,大概有三千人就學。有些是與我接觸過的,有些沒有接觸,所以不能普遍地了解來告訴你。』

文子曰:『吾子所及者.請問其行.』子貢對曰:

白話譯文
文子說:『請就您所接觸到的談談,我想問問他們的品行。』子貢回答說:

『夫能夙興夜寐.諷詩崇禮.行不貳過王曰:貳.再也.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稱言不苟王曰:舉言典法.不苟且也.是顏回之行也.孔子說之以詩曰:「媚茲一人.應侯慎德王曰:一人.天子也.應.當也.侯.惟也.言顏淵之德.足以媚愛天子.當於其心惟慎德.吳曰:此大雅下武之辭也.與今詩注不類.後放此.永言孝思.孝思惟則王曰:言惟能長是孝道.足以為世法則也.」若逢有德之君.世受顯命.不失厥名⊙厥:代詞,他的.以御於天子.則王者之相也.

白話譯文
『能夠起早貪黑,背誦經書,崇尚禮義,行動不犯第二次過錯,引經據典很認真的,是顏淵的品行。孔子用【詩經】的話來形容顏淵說:「如果遇到國君寵愛,就能成就他的德業。」「永遠恭敬盡孝道,孝道足以為法則。」如果顏淵遇到有德的君王,就會世代享受帝王給予的美譽,不會失去他的美名。被君王任用,就會成為君王的輔佐。

在貧如客王曰:言不以貧累志.矜莊如為客也.使其臣如借王曰:言不有其臣.如借使之也.不遷怒.不深怨.不錄舊非吳曰:不遷怒於人.不深怨於人.亦不記人之過失.是冉雍之行也.孔子論其材曰:「有土之君子也.有眾使也.有刑用也.然後稱怒焉王曰:言有土地之君.有眾足使.有刑足用.然後可以稱怒.冉雍非有土之君.故使其臣如借而不加怒也.吳曰:子疑衍文.言冉雍非有土之君.故使其臣如借而不加怒也.延章曰:匹夫不怒.惟以亡其身王曰:因說不怒之義.遂及疋夫.以怒亡身.吳曰:此即上文所引疾威之意.匹夫無土之人也.惟思也.所以不怒者.思亡其身之禍也.」孔子告之以詩曰:「靡不有初⊙靡:沒有.鮮克有終王曰:冉雍能終其行.吳曰:此大雅盪之辭也.本謂人君疾威其下.而言天之生人.初無不善.而不以善自終.而為疾虐也.此與冉雍不怒之意次配.故孔子以是告之.」

白話譯文
身處貧困能矜持莊重,使用僕人如同借用般客氣。不把怒氣轉移到別人身上,不總是怨恨別人,不總是記着別人過去的罪過,這是冉雍的品行。孔子評論他的才能說:「擁有土地的君子,有民眾可以役使,有刑罰可以施用,而後可以遷怒。普通人發怒,只會傷害自己的身體。」孔子用【詩經】的話告訴他說:「萬事都有開端,但很少有善始善終的。」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