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6 18:33
哀公问于孔子曰:“当今之君.孰为最贤.”孔子对曰:“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抑:或.”公曰:“吾闻其闺门之内无别吴曰:伦乱无礼.⊙闺门之内无别:家庭之内男女无别.而子次之贤延章曰:列之贤者.何也.”孔子曰:“臣语其朝廷行事.不论其私家之际也⊙私家之际:私人家庭之间.”公曰:“其事何如.”孔子对曰:“灵公之弟曰.公子渠牟.其智足以治千乘吴曰:智足以治诸侯千乘之国.其信足以守之吴曰:其诚信能守国也.灵公爱而任之吴曰:公爱渠牟而任用之.又有士林国者.见贤必进之吴曰:有国士曰林国者.见有贤人则进于君而用之也.而退与分其禄延章曰:退.即进不纳也.吴曰:君而不用.则分己俸与之.是以灵公无游放之士吴曰:当时国士无游放者.⊙游放之士:没被任用的读书人.灵公贤而尊之吴曰:公以林国为贤而尊礼之.又有士曰庆足者吴曰:又有国士曰庆足者.国有大事则必起而治之.国无事则退而容贤王曰:言其所以退者.欲以容贤于朝.⊙退而容贤:自己退位,把位置让给贤能的人.灵公悦而敬之.又有大夫史䲡吴曰:卫大夫史䲡.以道去卫延章曰:所以去国.事以因道.而灵公郊舍三日⊙郊舍:在郊外住宿.琴瑟不御⊙不御:不弹奏、吹奏.必待史䲡之入.而后敢入吴曰:待史䲡反国而后归也.臣以此取之.虽次之贤延章曰:次之于贤者之列.不亦可乎.”
白话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当今的君主,谁最贤明啊?”
孔子回答说:“我还没有看到,或许是卫灵公吧!”
哀公说:“我听说他家庭之内男女长幼没有分别,而你把他说成贤人,为什么呢?”
孔子说:“我是说他在朝廷所做的事,而不论他家庭内部的事情。”
哀公问:“朝廷的事怎么样呢?”
孔子回答说:“卫灵公的弟弟公子渠牟,他的智慧足以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国,他的诚信足以守卫这个国家,灵公喜欢他而任用他。又有个士人叫林国的,发现贤能的人必定推荐,如果那人被罢了官,林国还要把自己的俸禄分给他,因此在灵公的国家没有放任游荡的士人。灵公认为林国很贤明因而很尊敬他。又有个叫庆足的士人,卫国有大事,就必定出来帮助治理;国家无事,就辞去官职而让其他的贤人被容纳。卫灵公喜欢而且尊敬他。还有个大夫叫史鱿,因为道不能实行而离开卫国。卫灵公在郊外住了三天,不弹奏琴瑟,一定要等到史鱿回国,而后他才敢回去。我拿这些事来选取他,即使把他放在贤人的地位,不也可以吗?”
子贡问于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吴曰:今世人臣以何者为贤.”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齐国人。他和管仲是好朋友,推荐管仲做齐桓公的相.郑有子皮⊙子皮:郑国人,名罕虎。他推荐子产做郑国的相.则贤者矣吴曰:但往者.齐国有鲍叔.郑国有子皮是贤人.”子贡曰:“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吴曰:子贡言管仲齐之贤臣.子产郑之贤臣.意者当今之贤无出斯二人矣.今曰鲍叔子皮二人而已.然则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哉.”子曰:“赐.汝徒知其一.未知其二也.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吴曰:夫子呼子贡名曰.汝所闻是以用力于当时者.为贤是以进贤于其君者.为贤乎.言此以语之.”子贡曰:“进贤贤哉吴曰:言进贤为君者.为贤也.”子曰:“然.吾闻鲍叔达管仲⊙达:显达。这里指使别人显达.子皮达子产.未闻二子之达贤己之才者也吴曰:未闻管仲子产能进.人才之贤于己者也.”
白话译文
子贡问孔子:“当今的大臣,谁是贤能的人呢?”
孔子说:“我不知道。从前,齐国有鲍叔,郑国有子皮,他们都是贤人。”
子贡说:“齐国不是有管仲,郑国不是有子产吗?”
孔子说:“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听说自己努力成为贤人的人贤能呢,还是能举荐贤人的人贤能呢?”
子贡说:“能举荐贤人的人贤能。”
孔子说:“这就对了。我听说鲍叔牙使管仲显达,子皮使子产显达,却没有听说管仲和子产让比他们更贤能的人显达。”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徙:xǐ,迁移.有诸.”孔子曰:“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公曰:“可得而闻乎.”孔子曰:“昔者夏桀.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圣祖之道.坏其典法.废其世祀⊙祀:sì,祭无巳也。析言则祭无巳曰祀。从巳而释为无巳。《说文》此如治曰乱,祀,祭无已也。祀,国之大事也.荒于淫乐.耽湎于酒⊙湎:miǎn,沉迷.佞臣谄谀.窥道其心⊙窥:kuī,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忠士折口吴曰:杜口不言.逃罪不言王曰:折口.杜口.⊙折:hé,折断,返转、回转,以此代彼.天下诛桀.而有其国.此谓忘其身之甚矣.”
白话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说:“我听说有很健忘的人,在搬迁的时候,竟连自己的妻子也忘了,真有这样的事吗?”
孔子回答道:“这还不算是很健忘的呢,还有更健忘的人,连他自身也忘了。”
哀公问:“先生您能说给我听听么?”
孔子说:“从前,夏朝亡国的桀,他享有天子的尊贵,拥有四海的财富,却丢弃了他的圣祖夏禹的道德,破坏了禹的典章制度,废弃夏朝世代的祭祀,过度地享乐,个人沉迷于酒色之中,阿谀的奸臣,便暗中窥察他心中的欲望,逢迎他的嗜好,使他更为堕落,忠直的臣子,为逃避无端的刑戮迫害,却封住了自己的口不敢劝谏,民不聊生,于是天下的人起而杀了他,夏朝也因此灭亡,这不是连他本身都忘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