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6 18:36
子貢問於孔子曰:『昔者齊君問政於夫子.夫子曰:「政在節財.」魯君問政於夫子.子曰:「政在諭臣⊙諭臣:了解大臣。諭:知道,了解。一說『諭』當作『論』,意為選擇.」葉公問政於夫子.夫子曰:「政在悅近而來遠.」三者之問一也.而夫子應之不同.然政在異端乎吳曰:豈為政之道在於多端乎.⊙異端:不同方面.』子曰:
白話譯文
子貢問孔子說:『從前齊國國君向您詢問如何治理國家,您說治理國家在於節省財力。魯國國君向您詢問如何治理國家,您說在於了解大臣。葉公向您詢問如何治理國家,您說治理國家在於使近處的人高興,使遠處的人前來依附。三個人的問題是一樣的,而您的回答卻不同,然而治國有不同的方法嗎?』孔子說:
『各因其事也吳曰:夫子言皆各因其失而對不同.齊君為國.奢乎台榭⊙台榭:樓台水榭.淫於苑囿吳曰:多台榭之華麗.溺苑囿之宴樂.⊙苑囿yòu:宮室園林.五官伎樂⊙五官伎樂:指聲色享樂。五官:指眼、耳、鼻、舌、身五種感官。伎:歌女.不懈於時吳曰:其倡官妓.樂無一時少息.一旦而賜人以千乘之家者三吳曰:一日賞大夫之官者三人.千乘者大夫之家也.⊙千乘:【韓非子·難三】作:『三百乘』,【尚書大傳】作『百乘』,『千乘』恐誤.故曰政在節財.
白話譯文
『按照各國不同的情況來治理。齊國君主治理國家,建造很多樓台水榭,修築很多園林宮殿,聲色享樂,無時無刻,有時一天就賞賜三個家族各一千輛戰車,所以說為政在於節財。
魯君有臣三人王曰:孟孫.叔孫.季孫三也.內比周延章曰:【論語·為政第十四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左傳·文十四年】『頑嚚不友,是與比周。』比,【周禮】五家為比,五族為黨。周,親也,密也。⊙比周:勾結。愚:愚弄以愚其君吳曰:在內則結為黨與黨.愚惑其君.外距諸侯之賓⊙距:同『拒』,拒絕.以蔽其明吳曰:在外則距諸侯之賓客.以蒙蔽君之聰明.故曰政在諭臣.
白話譯文
魯國國君有三個大臣,在朝廷內相互勾結愚弄國君,在朝廷外排斥諸侯國的賓客,遮蓋他們明察的目光,所以說為政在於了解大臣。
夫荊之地廣而都狹吳曰:荊葉公所治之地.其土地雖廣.其所都則狹.⊙荊:即楚國.民有離心.莫安其居吳曰:百姓有離散之心.不遑寧處者也.故曰政在悅近而來遠.
白話譯文
楚國國土廣闊而都城狹小,民眾想離開那裡,不安心在此居住,所以說為政在於讓近處的人高興,讓遠方的人來依附。
此三者所以為政殊矣.【詩】不云乎⊙【詩】:此指【詩經·大雅·板】:「喪亂蔑資⊙喪亂蔑資:國家混亂,國庫空虛.莫惠我師王曰:蔑.無也.資.財也.師.眾也.夫為亡亂之政.重賦厚斂.民無資財.曾莫肯愛我眾.吳曰:此大雅板之辭也.與今詩傳不同.⊙莫惠我師:又作『曾不惠我師』曾:副詞,可譯為竟然。師:眾』.」此傷奢侈不節.以為亂者也.
白話譯文
這三個國家的情況不同,所以施政方針也不同。【詩經】上說:「國家混亂國庫空,從不救濟我百姓。」這是哀嘆奢侈浪費不節約資財而導致國家動亂啊。
又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王曰:止.止息也.邛.病也.讒人不共所止息.故惟王之病.吳曰:此小雅巧言之辭也.邛.病也.言䜛人不能供職.惟以為王之病而已也.」此傷奸臣蔽主以為亂者也.
白話譯文
又說:「臣子不忠於職守,使國君擔憂。」這是哀嘆奸臣蒙蔽國君而導致國家動亂啊。
又曰:「亂離瘼矣.奚其適歸王曰:離.憂也.瘼.病也.言離散以成憂憶.禍亂於斯.歸於禍亂者也.吳曰:此小雅四月之辭也.言離散成病而歸咎於禍亂者也.」此傷離散以為亂者也.察此三者.政之所欲.豈同乎哉.』
白話譯文
又說:「兵荒馬亂心憂苦,何處才是我歸宿。」這是哀嘆民眾四處離散而導致國家動亂啊。考察這三種情況,根據政治的需要,方法難道能相同嗎?』
孔子曰:『忠臣之諫君.有五義焉⊙五義:五種方法.一曰譎諫王曰:正其事.以譎諫其君.吳曰:說苑作正諫.王注曰.正其事以驟諫其君.與說苑合.若譎者.詭寄其辭.納約自牗之義也.⊙譎諫:直接指出問題而委婉地規勸.二曰戇諫王曰:戇諫.無文飾也.⊙戇諫:剛直地規勸』.三曰降諫王曰:卑降其體.所以諫也.⊙降諫:低聲下氣地規勸.四曰直諫吳曰:以直道而諫也.五曰風諫王曰:風諫依違.遠罪避害者也.吳曰:借他事引援而諫.⊙風諫:【說苑·正諫】作『諷諫』,意為以婉言隱語規勸』.唯度主而行之延章曰:度主者.審時度勢以匡其主,毋失其政也.吳曰:唯在審度其君意向.而後行之.吾從其風諫乎吳曰:風諫則可遠罪避害者也.延章曰:援史鑑今.斯不及己意.亦知行之辨也.』
白話譯文
孔子說:『忠臣規勸君主,有五種方法:一是委婉而鄭重地規勸,二是剛直地規勸,三是低聲下氣地規勸,四是直截痛快地規勸,五是用婉言隱語來規勸。這些方法需要揣度君主的心意來採用,我願意採用婉言隱語的方法來規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