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6 18:41
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吴曰:二卦名.喟然而叹.子夏避席⊙避席:离开坐席,以示尊重有礼问曰:“夫子何叹焉.”孔子曰:“夫自损者必自益.自益者必有决之王曰:易损卦.次得益.益次夬.夬.决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吾是以叹也.”子夏曰:“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子曰:“非道益之谓也吴曰:所以自损者.求益其道也.道弥益而身弥损吴曰:德愈盛而心愈下也.夫学者损其自多吴曰:不自有也.以虚受人吴曰:虚如虚心之虚.易成象辞.故能成其满吴曰:受人之益博哉.天道成而必变吴曰:成谓成物.成而必变.未尝得久.凡持满而能久者.未尝有也吴曰:持满者不能虚受天下之善.何以能久.故曰:‘自贤者.天下之善言不得闻于耳矣.’昔尧居天下之位.犹允恭以持之.克让以接下王曰:允.信也.克.能也.吴曰:《书》帝尧允恭克让.允信也.克能也.是以千岁而益盛.迄今而逾彰.夏桀昆吾王曰:昆吾国与夏桀作乱.吴曰:昆吾.国名.助桀为虐.自满而无极.亢意⊙亢意:恣意妄为,随心所欲而不节.斩刈⊙斩刈:zhǎn yì,砍伐,斩杀,断绝,灭绝。刈,割黎民如草芥焉.天下讨之.如诛匹夫吴曰:汤放桀诛昆吾.是以千载而恶著.迄今而不成满也.是非损益之征.与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吴曰:上四句见《易·丰·彖传》.是以圣人不敢当盛.如行则让长.不疾先.如在舆遇三人则下之.遇二人则式之吴曰:式车前可凭也.⊙式:通“轼”,以手扶住车前横木。凭轼致敬,表示敬意.调其盈虚.不令自满.所以能久也.”子夏曰:“商请志之.而终身奉行焉.”
白话译文
孔子读《易经》,读到《损》、《益》两卦时,非常感慨长长叹息。
子夏起身请教说:“老师您为何长叹呢?”
孔子说:“是这样,那些谦虚的认为自己还不足的人总会得到补益,那些自满骄傲的人必定会受到损失,我因此叹息。”
子夏说:“那难道通过学习也不能增益吗?”
孔子说:“我并不是说道业不可以增益。道业愈增进,对名利等自身的需求就看的愈淡。你看,习的人自认为不足的地方很多,谦虚其心接受别人的教诲,才能让自己的知识多起来。天道很广大,有所成就后一定变化,凡是骄傲自满而能够长久存在的,那是没有的啊。所以说:‘认为自己是贤人的人,天下的好话就听不到了听不进去了。’
过去尧帝处于治理天下的地位,还能保持信实而恭勤,克己谦让对待下人,所以贤圣的名声和美德千百年后越发兴盛了,到如今更加显得伟大显著;夏桀和一起作乱的昆吾国,自满到了极点,随心所欲而不节制,斩杀老百姓象割草芥一样,天下人讨伐他,就像惩罚诛杀独夫民贼一样。所以千百年后他的罪恶越发昭著,到如今也不能泯灭。如此看来,做事情要尊让长者,不要着急抢先不要显能。比如要乘车时遇到三个人时自己就主动下来,遇到两个人时自己就扶前面的横木站着,让另一个人坐。调节好盈虚的尺度,不让自己自满骄傲,这样才能长久于世呀!”
子夏说:“我请求把这些话记下来,终身按照这些做事。”
子路问于孔子曰:“请释⊙释:放弃,放下古之道.而行由之意可乎.”子曰:“不可.昔东夷之子.慕诸夏之礼.有女而寡.为内私婿.终身不嫁.不嫁则不嫁矣.亦有清节之义也.苍梧娆⊙苍梧娆:据说是孔子同时代的人娶妻而美.让与其兄.让则让矣.然非礼之让也.不慎其初.而悔其后.嗟何及矣王曰:言事至而后悔.吁嗟又何及矣.今汝欲舍古之道.行子之意.庸知子意不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乎.后虽欲悔.难哉.”
白话译文
子路请教孔子说:“让我们把古代的礼制抛弃掉,而按我的意思办,可以么?”
孔子说:“不可以的。从前还没有开化的东夷人,羡慕中国的礼仪、伦理制度,也学着做。有一个女人死了丈夫,便给她招纳一个非正式婚配的丈夫,终身没有再嫁。嫁是没有再嫁了,难道有贞节的意义吗?南方苍梧有一个人,娶了一个老婆,非常美丽,便让给他的哥哥。让是让了,但那样是不合礼的让啊!办什么事,在开初的时候不谨慎,到了后来又想悔,再叹息也来不及了。如今你想抛弃古代的礼制,照你的想法去干,怎么知道你不是拿正确的当作错误的,拿错误的作为正确的呢?到了后来即使想悔,也很困难啊。”
曾子⊙曾子:曾参,孔子弟子,以孝行著称耘⊙耘:除草瓜.误斩其根.曾皙⊙曾皙:曾点,字晳,又称曾皙、曾晰、曾蒧,中国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人,也就是今天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宗圣”曾参之父,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比孔子小六岁,是孔子三十多岁第一批授徒时收的弟子怒建吴曰:疑作揵.举也.渠焉切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甦.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援:操、拿琴而歌.欲令曾皙而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请:请问,请教于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瞽瞍:亦作“瞽叟”, 虞舜之父。相传他你爱舜同父异母的的弟弟,屡次欲害死舜。瞽、瞍均系眼瞎之义。,因而有种说法是,舜父不能分辨好恶,故称之为“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捶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烝烝:亦作“蒸蒸”,二词相通。厚美的意思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王曰:殪.死.吴曰:殪仆也.于计切.⊙殪:yì,死、杀.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白话译文
曾子修整瓜地,不小心锄断了瓜苗。他父亲曾皙大怒,举起大木棍来击打他的背,曾子倒地不醒人事。躺倒了一段时间,才醒过来。他高高兴兴地爬起来,到曾皙跟前说:“刚才参得罪了父亲大人,父亲用尽力气教训了参,我还得无受伤呢?”退下来回到房里,拉起琴弦唱起歌,想要让曾皙听到,知道他身体健康无恙。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很生气,告诉门下弟子:“曾参如果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曾参自己认为没有过错,托人去向孔子请教。
孔子说:“你没听说吗?从前瞽叟有一个儿子叫舜,舜是这样侍候瞽叟的,父母想要使唤他,他没有不在身边的,想要找他而杀了他,就未尝能够找得到。如果父亲是用小棰小棍子来打就等着被处罚、挨打;如果是拿大木棒来打就逃走。所以瞽叟没有犯下不义父亲的罪过,而舜也没有失去淳厚的孝道。如今曾参侍候父亲,把身体交给暴怒的父亲来等著挨打,朝死里打也不躲一下,打死之后就会陷他父亲于不义,相比较,哪一个不孝更大呢?你不是天子的百姓吗?杀了天子的百姓,那样的罪过是怎么样的呢?”
曾参听说了这些话,说:“参的罪过大啊。”于是去孔子哪儿请罪。
荆公子吴曰:介子推也年十五⊙荆公子年十五:流行本作“荆公子行年十五”。行年,经历的年岁,此指当时的年龄而摄⊙摄:代理相事.孔子闻之.使人往观其为政焉.使者反曰:“视其朝清净而少事.其堂上有五老焉.其堂下有二十壮士焉.”孔子曰:“合二十五人之智.以治天下.其固免矣⊙固:本来,一定.况荆乎吴曰:言不及于失也.又《说苑》介子推云云:“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两二十五人之智’云云.况荆乎”.”
白话译文
荆国一公子十五岁就代理荆国宰相事务。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情,派人前往观察他理政的情况。使者回来说:“看到他的大堂里清静少事,厅堂上有五位老人,屋廊下有二十位壮士,供他请教使唤。”
孔子说:“集合二十五人的智慧来治理天下,都一定能免于患难的,何况是一个小小的荆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