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馬王堆漢墓帛書【五行】

儒藏作者:孔門師傳發佈:汐木

2022-6-11 08:17

第一章

五行:仁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

義行於內謂之德之行,不行於內謂之行。

禮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

智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

聖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

德之行五,和謂之德。四行和謂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

第二章

君子中心之憂則中心之智,中心之智則中心之悅,中心之悅則不安,不安則不樂,不樂則德。

君子中心之憂則中心之中心之中心之悅,中心之悅則不安,不安則不樂,不樂則德。

第三章

五行皆形於內時行之,謂之君子。

士有志於君子道謂之志士

第四章

善弗為近,德弗志不成,智弗思不得。

思不不察,思不長不得,思不輕不形

不形則不安,不安不樂,不樂德。

第五章

不仁,思不能精。不智,思不能長。不仁不智,未見君子,憂心不能惙惙。既見君子,心不能悅。【詩】曰: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之,亦既覯之,我心則悅」。此之謂也。

不仁,思不能精。不聖,思不能輕。不仁不聖,未見君子,憂心不能忡忡。既見君子,心不能降。

第六章

仁之思也精,精則察,察則安,安則溫,溫則悅,悅則戚,戚則親,親則愛,愛則玉色,玉色則形,形則仁。

智之思也長,長則得,得則不忘,不忘則明,明則見賢人,見賢人則玉色,玉色則形,形則智。

聖之思也輕,輕則形,形則不忘,不忘則聰,聰則聞君子道,聞君子道則玉音,玉音則形,形則聖。

第七章

【詩】曰:「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能為一,然後能為君子,君子慎其獨也。

【詩】曰:「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能差池其羽,然後能至哀,君子慎其獨也。

君子之為善也,有與始,有與終也。君子之為德也,有與始,與終也。

第八章

金聲而玉振之,有德者也。金聲,善也。玉音,聖也。善,人道也。德,天道也。唯有德者,然後能金聲而玉振之。

第九章

不變不悅,不悅不戚,不戚不親,不親不愛,不愛不仁。

第十章

不直不?,不?不果,不果不,不不行,不行不義。

第十一章

不遠不敬,不敬不嚴,不嚴不尊,不尊不恭,不恭禮。

第十二章

不聰不明,不聖不智。不智不仁,不仁不安,不安不樂,不樂德。

第十三章

顏色容貌溫,變也。以其中心與人交,悅也。中心悅焉,遷於兄弟,戚也。戚而信之,親也。親而篤之,愛也。愛父,其繼愛人,仁也。

第十四章

中心辨焉而正行之,直也。直而遂之,?也。?而不畏強,果也。不以小道大道,簡也。有大罪而大誅之,行也。貴貴,其等尊賢,義也。

第十五章

以其外心與人交,遠也。遠而莊之,敬也。敬而不懈,嚴也。嚴而畏之,尊也。尊而不驕,恭也。恭而博交,禮也。

第十六章

未嘗聞君子道,謂之不聰。未嘗見賢人,謂之不明。聞君子道而不知其君子道也,謂之不聖。見賢人而不知其有德也,謂之不智。

見而知之,智也。聞而知之,聖也。明明,智也。赫赫,聖也。【詩】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此之謂也。

第十七章

聞君子道,聰也。聞而知之,聖也。聖人知天道也。知而行之,義也。行之而時,德也。

見賢人,明也。見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安而敬之,禮也。

聖智,禮樂之所由生也,五行之所和也,和則樂,樂則有德,有德則邦家舉。文王之見也如此,【詩】曰:「文王在上,於昭於天」,此之謂也。

第十八章

見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安而行之,義也。行而敬之,禮也。

仁義,禮之所由生也,四行之所和也,和則同,同則善。

第十九章

不簡,不行。不匿,不辨於道。有大罪而大誅之,簡也。有小罪而赦之,匿也。有大罪而弗大誅,不行也。有小罪而弗赦,不辨於道也。

簡之為言也,猶練,大而罕者也。匿之為言也,猶匿匿,小而軫者也。簡,義之方也。匿,仁之方也。剛,義之方也。柔,仁之方也。【詩】曰:「不強絿,不剛不柔」,此之謂也。

第二十章

君子集大成。能進之,為君子。弗能進,各止於其裏。大而罕者,能有取焉。小而軫者,能有取焉。疋纑纑君子道,謂之賢。君子知而舉之,謂之尊賢。知而事之,謂之尊賢者也。前,王公之尊賢者也。後,士之尊賢者也。

第二十一章

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心曰唯,莫敢不唯。心曰諾,莫敢不諾。心曰進,莫敢不進。心曰後,莫敢不後。心曰深,莫敢不深。心曰淺,莫敢不淺。和則同,同則善。

第二十二章

目而知之謂之進之。

第二十三章

譬而知之謂之進之。

第二十四章

喻而知之謂之進之。

第二十五章

幾而知之,天也。【詩】曰:「上帝臨汝,毋貳心」,此之謂也。

第二十六章

天施諸其人,天也。其人施諸人,?也。其人施諸人,不得其人不為法。

第二十七章

聞道而悅者,好仁者也。聞道而畏者,好義者也。聞道而恭者,好禮者也。聞道而樂者,好德者也。


校對說明:此整理本以馬王堆漢墓帛書【五行】為主,郭店楚墓竹簡【五行】補善之。參考資料為儒藏精華編二八一冊及相關研究論文。後續參考資料皆同

眾本評價:

郭店簡本為更早時期的本子,但馬王堆帛本有經解部分,對簡本有所潤色發展,梳理出更緊密的文章結構並細細解之,是我認為更成熟的本子。

其中簡本引【詩】皆無詩曰二字,帛本加上許多詩曰,或許到帛本時期,學【詩】者已少,熟【詩】者更少,帛本故加詩曰二字,以明此為引詩經而言,恐人之不解。其餘潤色之處也有許多此類地方,又加上有先秦孔門的經解,因此是更為清晰,適合今天學習的。

提要:

1.第二章「君子中心之憂則中心之中心之中心之悅,中心之悅則不安,不安則不樂,不樂則此句簡本

2.第十二章「不聰不明,不聖不智。不智不仁,不仁不安,不安不樂,不樂德」。此段簡本放在第九章「不變不悅...」前。

3.第十六章「未嘗聞君子道」...至「同則善」。此段簡本放在第十三章「顏色容貌溫變也」前。

4.第十七章「聖智,禮樂之所由生也」。此句帛本「聖智」作「仁義」。

5.第二十三章「譬而知之謂之進之。喻而進之謂之進之此二句簡本為「喻而進之謂之進之。譬而知之謂之進之」。

其餘擇善而從,不一一列出,整理旨在提供一善本可傳。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