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凡人虽有性,心无定志。待物而后作,待悦而后行,待习而后定。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
第二章
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始者近情,终者近义。知情者能出之,知义者能入之。好恶,性也。所好所恶,物也。善不善,性也。所善所不善,势也。
第三章
凡性为主,物取之也。金石之有声也,弗扣不鸣。人虽有性也,弗取不出。
第四章
凡心有志也,无与不□。□之不可独行,犹口之不可独言也。
第五章
牛生而长,雁生而伸,其性□□□而学,或使之也。凡物无不异者,刚之树也,刚取之也,柔之约也,柔取之也。四海之内,其性一也。其用心各异,教使然也。
第六章
凡性,或动之,或逆之,或?之,或厉之,或出之,或养之,或长之。
凡动性者,物也。逆性者,悦也。?性者,故也。厉性者,义也。出性者,势也。养性者,习也。长性者,道也。
凡见者之谓物。快于己者之谓悦。物之势者之谓势。有为者之谓故。义者,群善之蕝也。习者,有以习其性也。道者,群物之道也。
第七章
凡道,心术为主。道四术,唯人道为可道也。其三术者,道之而已。诗书礼乐,其始出也,皆生于人。诗,有为为之也。书,有为言之也。礼乐,有为举之也。圣人比其类而论会之,观其先后而逆顺之,体其义而节文之,理其情而出入之,然后复以教。教,所以生德于中者也。
第八章
礼作于情,或兴之也。当事因方而制之,其先后之序则义道也。或序为之节,则文也。致容貌所以文,节也。君子美其情,贵其义,善其节,好其容,乐其道,悦其教,是以敬焉。拜,所以□□□其??也。币帛,所以为信与征也。其词,义道也。
第九章
笑,喜之浅泽也。乐,喜之深泽也。凡声,其出于情也信,然后其入拔人之心也?。闻笑声,则鲜如也斯喜。闻歌谣,则陶如也斯奋。听琴瑟之声,则悸如也斯叹。观《赉》《武》,则齐如也斯作。观《韶》《夏》,则勉如也斯佥。咏思而动心,喟如也。其居节也久,其反善复始也慎,其出入也顺,?其德也。郑卫之乐,则非其声而从之也。凡古乐龙心,益乐龙指,皆教其人者也。《赉》《武》乐取,《韶》《夏》乐情。
第十章
凡至乐必悲,哭亦悲,皆至其情也。哀乐,其性相近也,是故其心不远。哭之动心也,浸?,其烈恋恋如也,戚然以终。乐之动心也,濬深郁陶,其烈流如也以悲,悠然以思。
凡忧思而后悲,凡乐思而后忻。凡思之用,心为甚。叹,思之方也。其声变,则心从之矣。其心变,则其声亦然。吟斿哀也。噪斿乐也。?斿声也。?斿心也。
第十一章
喜斯陶,陶斯奋,奋斯咏,咏斯犹,犹斯舞。舞,喜之终也。愠斯忧,忧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踊,愠之终也。
校对说明:此整理本以郭店楚墓简本为主,上博战国楚简补善之。两者几乎相近,郭店本内容稍完善一些,没有特别差异之处。无提要。
评价:此二本年代相近,篇名定为《性情论》比《性自命出》更佳。学界又将《性情论》为上下篇,我更以为实为二篇,第二篇明显时常无前后行文联系,应属于《记》这样的文体,而又也谈性情相关,盖当时始多谈性情,定为《性情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