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君子之于教也,其道民也不浸,则其淳也弗深矣。是故亡乎其身而存乎其词,虽厚其命,民弗从之矣。是故威服刑罚之屡行也,由上之弗身也。昔者君子有言曰:战与刑人,君子之坠德也。是故上苟身服之,则民必有甚焉者。君袀冕而立于阼,一宫之人不胜其敬;君衰绖而处位,一宫之人不胜其哀;君甲胄......一军之人不胜其勇。上苟倡之,则民鲜不从矣。虽然,其存也不厚,其重也弗多矣。是故君子之求诸己也深。不求诸其本而攻诸其末,弗得矣。是故君子之于言也,非从末流者之贵,穷源反本者之贵。苟不从其由,不反其本,未有可得者也。君上享成不唯本,功弗¨矣。农夫务食,不强耕,粮弗足矣。士成言不行,名弗得矣。是故君子之于言也,非从末流者之贵,穷源反本者之贵。苟不从其由,不反其本,虽强之弗入矣。上不以其道,民之从之也难。是以民可敬导也,而不可掩也。可御也,而不可牵也。故君子不贵庶物,而贵与民有同也。智而比次,故民欲其智之遂也。富而分贱,则民欲其富之大也。贵而能让,则民欲其贵之上也。反此道也,民必因此重也以复之,可不慎乎?故君子所复之不多,所求之不远,窃反诸己而可以知人。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君子簟席之上,让而受幼。朝廷之位,让而处贱,所托不远矣。小人不逞人于刃,君子不逞人于礼。津梁争舟,其先也不若其后也。言语鞫之,其胜也不若其已也。
第二章
君子曰:‘从允释过,则先者豫,来者信。’《君奭》曰:‘襄我二人,毋有合在言。’盖道不悦之词也。君子曰:‘唯有其恒,而行之不疾,未有能深之者也。’勉之遂也,强之功也。惰之淹也,怠之功也。是以智而求之不疾,其去人弗远矣。勇而行之不果,其疑也弗往矣。是故凡物在疾之。《君奭》曰:‘唯冒丕单称德。’盖言疾也。君子曰:‘疾之可能,终之为难。槁木三年,不必为邦基。’盖言寅之也。是以君子成之。
第三章
闻之曰:‘古之用民者,求之于己为亟。行不信则命不从,信不着则言不乐。民不从上之命,不信其言,而能含德者,未之有也。’故君子之莅民也,身服善以先之,敬慎以导之,其所在者入矣,民孰弗从?形于中,发于色,其审也固矣,民孰弗信?是以上之亟务在信于众。《韶命》曰:‘允师济德。’此言也,言信于众可以济德也。
第四章
圣人之性与中人之性,其生而未有分之。即于能也,则犹是也。虽其于善道也,亦非有译娄以多也。及其漙长而厚大也,则圣人不可由与𫮃之。是以民皆有性而圣人不可慕也。
第五章
天降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著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是故小人乱天常以逆大道,君子治人伦以顺天德。《大禹》曰:‘舍兹宅天心。’盖此言也,言舍之此而宅于天心也。是故唯君子道可近求,而可远措也。昔者君子有言曰:‘圣人天德。’盖言慎求之于己,而可以至顺天常矣。《康诰》曰‘不率不戛,文王作罚,刑兹无赦。’盖此言也,言不逆大常者,文王之刑莫重焉。是故君子慎六位以巳天常。
评述:此篇初始学界简文次序尚未清晰,定当时首句‘成之闻之’为篇名,今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