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君子如欲求人道,則............不由其道,雖堯求之弗得也。
生民斯必有夫婦、父子、君臣,此六位也。
有率人者,有從人者,有使人者,有事人者,有教者,有學者,此六職也。
既有夫六位也,以任此六職也。六職既分,以別六德。六德者......大者以治人民,小者以修其身,為道者必由此。
何謂六德?聖智也,仁義也,忠信也。聖與智戚矣,仁與義戚矣,忠與信戚矣。作禮樂,制刑法,教此民爾,使之有向也,非聖智者莫之能也。親父子,和大臣,寢四鄰之殃虐,非仁義者莫之能也。聚人民,任土地,足此民爾生死之用,非忠信者莫之能也。君子不卡如道,道,人之……
第二章
此。親戚遠近,唯其人所在。得其人則舉焉,不得其人則止也。雖在草茅之中,苟賢......賞慶焉,知其以有所歸也。材......諸父兄,任諸子弟,大材設諸大官,小材設諸小官,因而施祿焉,使之足以生,足以死,謂之君,以義使人者。義者,君德也。
非我血氣之親,畜我如其子弟,故曰:苟濟夫人之善也,勞其股肱之力弗敢憚也,委其死弗敢愛也,謂之臣,以忠事人者。忠者臣德也。
知可為者,知不可為者,知行者,知不行者,謂之夫,以智率人者。智者夫德也。
壹與之齊,終身弗改之矣。是故夫死有主,終身不嫁,謂之婦,以信從人者也。信者婦德也。
既生畜之,又從而教誨之,謂之聖。聖者父德也。
子也者,會?長財以事上,謂之義,上共下之義,以奉社稷,謂之孝,故人則為□□,謂之仁。仁者,子德也。故夫夫、婦婦、子子、君君、臣臣,六者各行其職而獄讞無由作也。
觀諸【詩】【書】則亦在矣,觀諸【禮】【樂】則亦在矣,觀諸【易】【春秋】則亦在矣。觀此者也,密此者也,美此多也,人道?止。
第三章
仁,內也。義,外也。禮樂,共也。內位父子夫也,外立君臣婦也。
疏斬布、絰、杖,為父也,為君亦然。疏衰齊、牡麻絰,為昆弟也,為妻亦然。袒免,為宗族也,為朋友亦然。為父絕君,不為君絕父。為昆弟絕妻,不為妻絕昆弟,為宗族?朋友,不為朋友?宗族。
人有六德,三親不斷。門內之治恩掩義,門外之治義斬恩。仁類柔而束,義類剛而絕。仁柔而匿,義剛而簡。匿之為言也,猶匿匿也,小而軫者也。舍其志,求養親之志,蓋無不已也。是以匿也。
第四章
男女別生言,父子親生言,君臣義生言。
父聖,子仁,夫智,婦信,君義,臣忠。聖生仁,智率信,義使忠。故夫夫、婦婦、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此六者各行其職,而獄讞蔑由作也。君子言信言爾,言?言爾,?外內皆得也。其反,夫不夫,婦不婦,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昏所由作也。
君子不啻明乎民微而已,又以知其一矣。男女不別,父子不親。父子不親,君臣無義。是故先王之教民也,始於孝悌。君子於此一體者無所廢。是故先王之教民也,不使此民也憂其身,失其體。
孝,本也。下修其本,可以斷獄。生民斯必有夫婦、父子、君臣。君子明乎此六者,然後可以斷獄。道不可遍也,能守一曲焉,可以違其惡,是以斷獄速。
凡君子所以立身大法三,其繹之也六,其覞十又二。三者通,言行皆通。三者不通,非言行也。三者皆通,然後是也。三者,君子所生與之立,死與之敝也。